Acta Mater.:鎂錫合金中亞穩態沉淀相的研究
【引言】
沉淀硬化鎂合金在過去的17年中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其在150-250℃等溫時效過程中形成細小的沉淀物而獲得高強度的能力。近幾年來,鎂錫合金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廣泛用于開發不含昂貴稀土元素的鍛造鎂合金。亞穩態沉淀相是合金中的關鍵強化相,它不僅可以直接起到強化效果,還可以通過作為異質成核的位點,促進更穩定的強化相形成。近日,有學者研究了在100-250℃下時效鎂錫合金中的GP區和亞穩態析出相的形成過程,并通過像差校正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對其結構進行表征,討論了亞穩沉淀相的形成機理。
【成果簡介】
近日,重慶大學聶建峰教授、HW Chen(共同通訊作者)團隊在Acta Mater.上發布了一篇關于鎂錫合金的文章,題為“Metastable precipitate phases in Mg–9.8wt.%Sn alloy”。
作者通過像差校正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了在100-250℃溫度下經時效后鎂錫合金中亞穩沉淀相的形成過程,并討論其形成機理。
研究結果表明,鎂錫合金中的沉淀涉及到平衡相β的單獨形成,而GP區和被稱作β′的亞穩相優先于平衡相β形成。
[致歉:很抱歉,未能找到通訊作者HW Chen的確切中文名字,小編表示誠摯的歉意!]
【圖片導讀】
圖1 樣品低倍HAADF-STEM圖
(a) 200℃下時效處理88小時后的樣品;
(b) 100℃下時效處理2056小時后的樣品。
圖2 能量色散X射線譜
(a) 平衡相β; ? ? ? ? ? ? ? ? ? (b) 亞穩相β′; ? ? ? ? ? ? ? ? ? ? ? ? ? ? ? (c) GP區。
圖3 樣品原子分辨率HAADF-STEM圖
(a) 100℃時效處理2056小時后樣品的GP區;
(b) Sn的EDS圖;
(c,d) 晶體學取向不同的GP區。
圖4 亞穩相β'與鎂基體之間的取向關系
亞穩相β'的慣習面與(0001)平行,β'沉淀物與該習慣平面中的α-Mg基質完全共格。
圖5 160℃下時效90小時后樣品的HAADF-STEM圖
(a) 伯氏回路在每個肖克萊不全位錯平面上的起始與終止;
(b) 伯氏回路沒有在肖克萊不全位錯平面上起始與終止。
圖6 樣品經冷軋和時效處理后的β'沉淀相
(a) β'沉淀相部分轉化為β相;
(b) β和α-Mg的FFT(快速傅立葉變換)圖;
(c) (a)圖中虛線框擴大后的圖像。
圖7 GP區和β'相的溫度時間關系圖
樣品在100℃下時效處理192小時后檢測到GP區,而在100℃下時效720小時后檢測到β'相。當時效溫度升高至160℃以上時,形成的大部分沉淀物為平衡相β。
圖8 冷加工后β'相的位錯和孿晶界
(a) 樣品經冷加工,然后在160℃下時效90小時,所得β'相的位錯;
(b) 樣品經冷加工,然后在160℃下時效90小時,所得β'相的孿晶界。
圖9 α-Mg中β'相的形成和增厚機制
(a) 伯氏回路在密排六方結構中沒有顯示閉合失效;
(b) 密排面的順序由ABABAB ...改變為... ABCACA;
(c,d) β'相逐漸增厚。
圖10 β'相中孿晶的形成示意圖
(a) 兩個變體沿各自方向生長并有共同的平面A;
(b) 兩個變體有共同的平面B朝著基體的方向生長。
【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高角度環境暗視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系統,研究了鎂錫合金在時效處理后的形成的沉淀相。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GP區和沉淀相β'主要出現在100℃下的時效樣品中,當時效溫度升至160℃以上時,它們主要被析出物β所取代。沉淀相的變化順序為:過飽和固溶→GP區→β'→β。
(2) β'相為L12結構,慣習面上與基體鎂完全一致。
(3) β'相的生長涉及到在兩個(0002)面上的連續形核與肖克萊不全位錯的滑移,從而減少結構變化時產生的剪切應力。
文獻鏈接:Metastable precipitate phases in Mg–9.8wt.%Sn alloy ?? (Acta Mater., 2017 , DOI: 10.1016/j.actamat.2017.10.023)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金屬學術組金晨供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材料牛網專注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里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于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點我加入編輯部大家庭。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