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李雙明教授:做科研最喜歡啃最難啃的“骨頭”


李雙明教授,師承傅恒志院士,西北工業大學首批“英才培養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5年5月破格晉升為教授,被評為西北工業大學十大優秀青年教師。目前主要從事現代凝固理論與技術及新材料的開發研究工作,特別是凝固過程的組織控制(包括凝固界面形態演化,相的競爭生長及其選擇等)、準穩態與可控非穩態先進定向凝固理論與技術和先進金屬材料凝固制備與成形等方面的研究。

2ysm8j6s0a
材料牛小編有幸獲此機會與李老師有此深入的交談,下面是訪談實錄:

材料牛:李老師您好,很高興有機會能和您面對面交流,您能對您的課題組及研究方向做一下簡單介紹嗎?謝謝。

李老師:我們課題組主要有兩個教授和十幾個研究生組成。目前的研究方向先進定向凝固理論與技術,先進金屬材料凝固理論與開發,高溫合金單晶制備技術等。目前,我們的主要課題還是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項目等。現在單晶的制備技術主要還是應用在渦輪葉片上,所以我們面向的方向主要是以航空為主,也得到了航空科學基金的支持。現在就是這樣子,謝謝。

材料牛:您在加拿大做過一年的訪問學者,您感覺國外做學術,做科研與國內有哪些差異?

李老師:在國外做科研最主要的感受就是平等,自由。國外的材料學院一般人比較少,一個學院十多個老師,十幾個學生,學術上比較自由。他們的學費都是由導師的課題經費出,所以他們沒有什么生活上的壓力,而且老師會給他們發一定的補貼,金額還挺高,所以他們只要專心做學術,做科研就好了。這是與國內最主要的區別。國外的研究生畢業,比如博士生畢業,一般國內都有論文數量要求,但是國外不會,他們只有老師自己制定的要求,學生只要完成老師設定的要求就可順利畢業了。但是國內比較辛苦,因為有論文數量要求,所以學生會時刻想發論文,壓力比較大。其實,這樣也有好處,因為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去做科研,而在國外,如果學生缺乏主動性,那就會很麻煩,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畢業。所以,很多國外導師對學生的選擇很嚴格,不但要有自己的idea,還要去付出實際行動。

材料牛:作為一位科研學者,我們怎么可以抓得到我們這個領域最前沿的點?

李老師:首先要通過閱讀最新的文獻,比如發表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頂尖期刊上的文章,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其次,要抓住我們這個領域最核心的專業期刊,比如我們材料領域有很多的專業國際期刊,如MSE,Acta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專業期刊;再就是看一些很經典的期刊,現在世界各國都有很多專業領域很有名的人物,他們會聯合在一起共同建立一個網站,經常去這些網站看看,有很多該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很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學習;最后就是,對于每一個領域都有或者都存在著很經典的問題,這些問題是該領域最核心,最前沿,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這些問題一定是專業領域最熱門的前沿學術問題。而我們最喜歡的也就是做這類的科研問題,啃那些最難啃的硬骨頭,越嚼越有味兒。

材料牛:現在很多研究生對于如何寫出一篇優質的學術論文很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您認為我們怎么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或者說一篇優秀的學術論文包括哪些要素?

李老師:第一點就是要有好的素材或者資源。只有對自己做的東西不厭其煩的反復挖掘才能掌握核心思想,認清自己研究的方向,這很重要。第二點是要懂得借鑒與模仿。要借鑒與學習所讀的優秀文獻的語言風格,表達方式,然后總結,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每一篇論文要有自己的影子在文章中,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你的風格。第三點就是要做好基礎。通過對之前理論的學習,建立自己的理論模型及物理機制,從模型中體現你的數學涵養,體現你的與眾不同,這要有好的基礎作保證,所以也是最難得一點。

材料牛:現在很多學生對于讀研或者工作拿捏不定,您認為讀研和工作有什么區別?讀研有什么優勢?

李老師:首先,讀研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很現實的,當然我指的是平均水平,不包含個例。第二點我認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充實自己。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是最佳的學習階段,錯過了這個階段就沒有機會了,而且這個階段也是一個人進步最快的階段,你可以犯錯誤,你可以學知識,你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書籍。這個階段也是你增加專業認知度的起始點,起點很重要,因為這會讓你選擇一個方向。再就是我個人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思維方式的培養,一個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培養。這不僅僅關乎你以后的做事風格,也關系到你未來到達的一個高度,所以這一點很重要。其他的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拓寬自己的視野,也是一定的,可以結識一群高素質高知識含量的人才,這是人生的一筆巨大的財富。所以,不要短暫的眼光去看待未來,我們的眼光是向未來更加長遠的目標邁進的。

材料牛:您認為作材料研究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什么?

李老師:不管是作材料的研究還是做其他的研究,主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idea,要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才會指導著我們去行動,去做具體的事情。要說作材料和其他有什么區別的話,我想材料領域需要的設備會比較嚴格,但是設備絕不凌駕于思想之上,有設備沒思想也是徒勞,有思想有設備才會出好的成果。

材料牛:您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您學生時代的生活嗎?

李老師:我是94年讀研究生,99年博士畢業,那個時候我們整個系沒有多少研究生,也就20多個。我們的生活過的比較簡單,也比較快樂。那時候每周五下午開大會,我們就在大會上打牌,散會了,牌也打累了,正好散會休息。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沒有電腦,我們經常出去打羽毛球,打籃球。論文也沒有現在這么嚴格的要求,所以過的比較輕松。我們那個時候也沒有很多的娛樂活動,挺保守的,沒這么開放,很多時候就是看看書,查查資料。與現在相比,因為沒有電腦,很多工作都得用手去完成,很多圖得用紙和筆去畫,但是現在不同,在電腦上就可完成了。所以相比較之前,現在的科研條件很好。

感謝李老師的分享,感謝感謝!

本文作者:窗前聽雨,材料牛編輯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