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期間壓力來自哪里,最糟心的是什么事,來看看他們怎么說?


人生的每一分鐘都在直播,摸黑前進中免不了總要磕磕碰碰,每天也總有幾件煩心事縈繞于心中,比如工作上遇到的困難,生活中的一些瑣碎小事,情感上的一些擦碰等等總是困擾著我們。今天要說的小群體就是總讓人羨慕的博士生們,在我們的眼中他們的人生是開了掛的,他們的學歷是最高的,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壓力也是最大的。他們每天的神經都是處于緊繃的狀態,每天考慮的也是科研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那他們最煩心的會是什么事呢?

下面我們做了一個小調研,近距離來了解和關心一下他們的日常,看看他們的糟心之事。

調研對象:主要是長期與我們合作的科技顧問,專欄作者或者給我們投過稿的課題組成員,里面有博士在讀的,還有已經進行博后工作的,也有已經走出學校進入社會工作的。他們大部分來自國內各高校研究所,也有在外留學工作的。

調查回復(采用匿名,用序號代替被訪者):

博士1:“最糟心的事就是做一個項目,你非常的努力去完成,到最后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最后只能重新來過,如此反復。

博士2:進入課題組一年以后,做項目需要的服務器材才買回來,在這一年中只能看文獻打發時間。而且第一篇文章寫得很糟糕,投了十多次才被接收。

博士3:想做的實驗做不出成果,想嘗試新的東西又不敢去嘗試,害怕走出舒適圈。當看到那些三十幾歲還在苦苦煎熬的老師們,讓我感覺無力改變生活現狀。

博士4:對未來還是有些猶豫,不知道是繼續做博后從事科研,還是直接工作積累經驗。做科研是自己的理想,但是和身邊不做科研的同學相比好像自己的堅持并沒有換來更好的結果,在收入、職業發展、滿意度等方面并沒有同學們那么高,現在的大環境也并不看重科研經驗,更傾向于以收入作為衡量標準。

博士5:學校實驗設備不完善,自己想做的測試學校沒有平臺支持。

博士6:做實驗過程中實驗設備出現問題,導致實驗延期;還有就是相關的日常雜事太多,用來做實驗和看文獻的時間并不多。

博士7:讀博后期才發現自己并不喜歡做科研,而且博士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工作后才發現在讀博期間只專心做科研其他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鍛煉。

博士8:定課題時抓不住熱點,一般博士課題要接地氣,往往定完課題之后都是為了做課題而做課題,沒有跟實際應用緊密聯系起來,最后導致論文難于發表。

博士9:“一方面是文章不好發表總是被拒,甚至影響畢業;另一方面就是工作和預期相差太大,接受不了。

博士10:導師總是主觀決定提出很多問題,而學生永遠達不到老師的期望,只能被動聽從。

博士11:“花費很大心血完成了一個課題工作,在準備寫文章或準備發表文章的時候,才發現別的課題組比自己早一步完成,相關的文章也在自己前面發出。

博士12:實驗結果沒有按照預期的發展,實驗做不出來最后也會影響身心健康,造成失眠。

博士13:一方面是導師的一些好想法不能很好的實現,另一方面是很多自己能做的工作都已經被別人早一步完成并發表了相關文章。其實對于博士來說就是“先活下來,再生存”,只有先有了文章保證能順利畢業,后面才能全身心投入做更好的研究工作。

博士14:“主要壓力有兩個方面:一是導師的畢業要求(文章方面);二是同行競爭壓力,最糟心的莫過于自己的idea被同行搶先發表了;在生活方面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家庭吧,最關心的就是什么時候畢業,畢業了去哪里工作,還有就是要考慮買房買車......

博士15:我感覺最糟心的還是經濟方面的壓力,補助比較低,很難維持一個月的生活。

博士16:讀博的壓力無非來自于發文章畢業,不過這只是壓力的根源。具體的每天的壓力是來自于導師的要求,和實驗組每周的進展匯報。除了這些還有組內其他成員進展速度快,也會給自己造成壓力。

博士17:壓力來自論文和畢業主要還是發文章比較難吧,總是被拒。現在學術圈發展速度太快了

博士18:壓力主要來自于科研吧,我做過很多的物理表征,像原位X-ray等,需要守候幾天幾夜才可以出數據,而且第一時間并不能確保數據的有效性,需要回去慢慢分析才行,有時候做完后發現數據并不能用,需要返工,關鍵是,這個測試在外地,三四個月才有一次機會,所以當數據不能用的時候會很頭疼。這樣的事或許就是最糟心的了。

博士19:研究上糟心的事就比如我現在,沒有確定的課題,對未來博士的研究方向有點迷茫。還有之前碩士期間做的課題,做到最后發現所做的東西過氣了發不了好文章了。生活上嘛,就一點,經濟上的壓力。對于有家庭的博士生來講,經濟壓力應該是普遍的吧。

博士20:“壓力主要來自畢業啊,畢業無期,還有就是文章檔次上不去,發不了好文章。

小結

從上面幾位博士的回答來看,第一點最憂心的問題還是實驗,往往計劃了一個實驗,最后卻總是不按照預期希望的那樣發展,達不到預期想要的成果,實驗成果就是反復試出來的(不過每一步都是嚴謹控制的);

第二點是發文章了,做出一個成果寫出一篇好文章只有順利在重大期刊上發表了才算成功,而期刊拒稿率很高,發文章變得困難,這樣也就直接影響著博士能否順利畢業,真的是一環扣一環每一步都很重要;

第三點是硬件問題了,學校實驗室設備不完善,沒有很好地平臺支持,只能到外面尋求條件,不僅要多花錢還要多花時間,時間那么寶貴真的耗不起;

第四點是學生與導師的相處交流問題,這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題了,導師就是博士的人生導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彼此正確的溝通真的很重要;

第五點是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大家都知道高學歷并不代表著能有高收入,想要堅持科研學習更多知識,但在三十而立的年齡并沒有經濟支撐,想要屈服于現實卻又不甘心就此放棄。

不過小編覺得還有一點也比較重要,那就是未婚的大齡青年們應該把終身大事這個問題提上日程,你說對不對呢?

與博士們交流完,小編想送一句詩給我們的才子們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們共勉!

看完上面的回答,你有沒有共鳴之處呢?歡迎大家留言寫下您覺得最糟心的事,我們做您最忠實的聽眾。

注:

(1)上面的內容僅代表小部分群體,不代表整體;

(2)因為和他們的聊天內容不止一句話,所以對他們的回答進行了整合,但內容絕對屬實。

往期回顧:

小調研 — 國內課題組老板們都給博士后開多少工資?

小調研:發表一篇影響因子10以上的論文 需要花多少錢?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Alisa調研并撰寫。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