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AFM:用于高性能儲鋰的高N元素含量摻雜的CNT微球


【引言】

近年來,碳納米管(CNT)在電催化,生物傳感器和儲能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大多數工作集中在CNT的合成方法,雜原子摻雜和結構設計上。合成策略主要包括化學氣相沉積(CVD),模板法和固相生長法。其中,CVD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方法,用于合成高質量的CNT并且有效地控制其結構。然而,它通常十分復雜并且需要使用可燃氣體或有毒有機溶劑作為碳源。此外,該方法通常使用基底用于CNT的生長,這限制CNT的大規模生產和進一步應用。固相生長法是指將催化劑前驅體與碳源混合,然后在高溫下一步熱解。與CVD相比,該方法由于合成工藝簡單,原料成本低,顯示出更好的前景。可以通過引入雜原子(N,O,B,F和P)摻雜來改善CNT的電子結構以實現功能化。氮元素是最廣泛研究的摻雜元素之一。具有一定含量的N-摻雜不僅可以提高CNT的電子導電性,還可以提高潤濕性和化學親和性,從而在鋰離子電池和電催化劑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然而,N-摻雜含量通常偏低難以滿足應用需求。此外,由于CNT的1D結構和納米級尺寸,CNT在實際應用中通常面臨各向異性,分散性和高界面電阻的問題。

【成果簡介】

近日,浙江大學韓偉強教授(通訊作者)提出了一種簡單,低成本的策略,通過噴霧干燥和一步熱解法制備高N元素含量摻雜的CNT微球(HNCMs)。在HNCM內,N摻雜的CNT相互作用以構建多孔的高導電網絡,其被認為是Li-S電池中的理想載體材料。作為硫載體,多孔結構提供足夠的空間以容納活性硫并緩沖電極的體積膨脹。高含量的N元素和殘留的金屬納米顆粒對多硫化物起著化學錨定的作用。基于HNCM/S的Li-S電池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在0.5C下1000次循環后仍具有804 mAh g-1的高比容量,每圈的容量衰減速率低至0.011%。即使在高硫負載量(6mg cm-2)和高電流密度(2C)下也顯示出高比容量和穩定的循環性能。此外,還制備了Co3O4/CNT微球用于鋰離子電池負極。它在4 A g-1下顯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高循環穩定性,這可歸因于良好的導電性和多孔結構以緩沖Co3O4在充電/放電期間的體積膨脹。相關研究成果“Facile Preparation of High-Content N-Doped CNT Micr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Storage”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圖文導讀】

圖一HNCM的合成示意圖及形貌表征

(a)通過噴霧干燥和一步熱解制備高含量N摻雜CNT微球(HNCM)的示意圖。

(b-d)HNCM800的SEM圖像

(e-i)HNCM800的TEM圖像。

(j)HNCM800/S的STEM圖像和元素分布圖。

圖二HNCM的物理化學表征

HNCM的XRD衍射圖案和

(b)HNCM的N2等溫吸脫附曲線。

(c-f)HNCM的XPS光譜。

圖三 HNCM/S的電化學性能表征

(a)HNCM800/S正極的CV曲線,掃描速率為0.1mV s-1

(b)CV還原峰的放大比較(范圍為1.8-2.2V)。

(c)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倍率比較。

(d)HNCM800/S在各種倍率的充放電曲線。

(e)HNCM700/S,HNCM800/S,HNCM900/S,HNCM800/80%S和N-CNTs/S正極的循環性能。

圖四HNCM/S的電化學性能

(a)在0.5C下1000次循環后,HNCM700/S,HNCM800/S,HNCM900/S正極的充放電曲線比較。

(b)HNCM800/S正極在0.5C下第3次,第600次和第1000次循環的充放電曲線。

(c-d)硫正極在循環之前和之后的EIS譜圖。

(e)長循環性性能。

圖五HNCM800/S的循環穩定性

(a)與N-CNT相比,HNCM作為硫載體的優點示意圖。

(b)HNCM800/S在2C的電流密度下循環1000次。

(c)在6mg cm-2的高硫負載量下HNCM800/S的循環性能。

【小結】

總之,本文通過簡便的策略成功制備了高N元素含量摻雜CNT微球。制備過程中步驟簡單(噴霧干燥和一步熱解)和材料成本低(NiCl2和三聚氰胺),這有利于大規模生產。HNCM由結晶度高的CNT交織而成,構成高導電網絡,從而實現快速電子轉移。高含量的N元素和均勻分布Ni納米顆粒可以有效地將多硫化物固定在微球內部。當用作Li-S電池中的硫載體時,HNCM/S正極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此外,通過在空氣中簡單加熱處理制備CNT/Co3O4微球。CNT/Co3O4微球作為鋰離子負極表現出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本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原位制備CNT/X(X為另外一種材料,如Si,Sn或LiFePO4)微球復合材料,并在儲能系統中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文獻鏈接:“Facile Preparation of HighContent NDoped CNT Microspher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Storage”(Adv. Funct. Mater. 2019,DOI: 10.1002/adfm.201904819)

團隊介紹

韓偉強教授。浙江大學材料學教授。國家特聘專家。2012年9月前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納米中心研究員。隨后任中國科學院寧波工程技術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長。2015年10月到浙大材料學院工作。研究微納低維材料、鋰離子電池和催化劑。在Nature、Science等雜志發表論文超過100篇。作為第一作者工作1997年發表在Science,2002年被引用102次而成為中國當年單篇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這個工作被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評為1998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參加世界上首個納米馬達的研究工作,2003年被評為年度十大世界科技新聞之首。入選2014-2018年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獲Battelle2007年發明家獎入選。目前主要從事微納低維材料、二氧化碳還原催化、鋰離子電池等領域基礎和應用研究。

本文由微觀世界編譯供稿,材料牛整理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