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膠的前世今生


材料牛注:尿布為何吸濕性這么大?秘密在于其中帶有一種保水材料——水凝膠。凝膠可能大家都知道,同樣存在的還有氣凝膠,其曾經被美國宇航局用于捕捉太陽系早期的粒子。而回歸“下面”,本文主要關注點在尿布中使用的水凝膠,想知道它的“身世”和巨大的作用嗎?讓我們一起進入科普時間,了解水凝膠到底為何物。

圖片1大多數一次性尿布中含有一種了不起的材料:水凝膠。研究者們發現水凝膠除了能夠吸濕,還可以用于經皮給藥系統(或敷料)、干細胞療法輔助劑、可溶解創可貼。水凝膠也可以作為絕緣材料,阻燃劑和隱形眼鏡的材料。有這么多應用,水凝膠可謂是“錢”景無限。

事實上,凝膠曾被用于NASA的STARDUST任務:將太陽系早期的粒子鑲嵌在一個氣凝膠基質中。

圖片2氣凝膠是一種無機化學聚合物。它曾被NASA在STARDUST任務中用于捕獲太陽系早期的粒子。凝膠是最輕的材料之一,它的密度接近空氣

如你所見,這種高分子的應用上限不可預測,但是鑒于本文的目的,讓我們關注“下面”:水凝膠在尿布中極其有用。但是它們到底是什么呢?它們又是如何產生作用的?

水凝膠簡史

水凝膠是由重復的單個分子(或稱單體)合成的一種的物質。最初,凝膠和聚合物被認為是同一種物質的兩種不同的形態。聚合物這一術語暗含一個分子中含有很多重復單元。當成百上千個單元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時,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物質。許多東西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服裝、塑料,可能也包括你的電腦機箱和平板電腦套。

水凝膠作為聚合物出現是在十九世紀,當時化學家們發現橡膠(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受熱會收縮。這種聚合物的收縮以及溶脹使它們最終可以用于消費品和工業領域。

二戰期間,美國政府非常迫切地想要找到一種天然橡膠的替代品,原因在于它們大部分都來源于遠東太平洋戰區。因此,盟軍化學家們通過研究聚丙烯酸等聚合物的性質合成了替代品。

合成方案被Paul Flory, Maurice Huggins和John Rehner等著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更精密的研究取代。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聚丙烯酸等聚合物能作為幾乎所有物品的廉價替代品,因此它們在二戰后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一次性尿布成為了六十年代后期嬰兒們的必備品。

二戰期間,科學家們對聚丙烯酸等水凝膠進行了實驗,凝膠最終成為了高分子科學的支柱。戰爭年代的發明專利表明聚丙烯酸被用于制造照片和防火凝膠(阻燃劑)。化學家們,如殼牌石油公司的Paul Flory,將聚合物科學寫進了他1943的出版物——交聯聚合物網絡統計力學I和II。

凝膠vs聚合物

化學家和物理科學家們最初交替地使用凝膠和聚合物這兩個術語。盡管這兩種材料有著相同的聚合基,但它們的差別如下:

水凝膠是一類可以保持水分的聚合物,并且很“智能”,它們可以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做出反應。水凝膠含有碳-氫-氧分子,比起硫化橡膠,它的防水性較差。

硫化橡膠中的聚合物只會在特殊環境中溶脹,水不能滲透該聚合物,只有含碳氫的分子可以滲透該聚合物基體。這意味著水凝膠在很多含有各種液體的應用領域比橡膠更有用。

有用的水凝膠

水凝膠的保水能力意味著它們在尿布中作用很大,但是這類聚合物在其他許多方面同樣很有用,例如防火材料和隱形眼鏡。

水凝膠在防火中的應用:為了吸引觀眾注意力,電影中經常使用火做特效,其中的秘密在于利用了溶脹的水凝膠。特技演員是如何避免受傷的呢?答案是他們身上涂有水和水凝膠混合物。水被凝膠吸收后,成為不能被火穿透的保護層。

圖片3水凝膠在隱形眼鏡中的應用:一次性的隱形眼鏡屬于智能高分子,其中利用了尿布的相關技術。尿布中的水凝膠會在水中溶脹,而隱形眼鏡在生理學條件下需要更加靈活。

滲透是如何進行的呢?

滲透是由于分子力將液體推進干的基體區域而發生的。滲透,或者說滲透壓,有三個基本條件:溫度,體積和壓力。最簡單的滲透壓僅僅需要這三個基本條件,但是水凝膠的滲透或者溶脹更具復雜性,依賴于最微小的環境變量。

Flory,Rehner,以及Huggins建立了一種物理化學理論,用于解釋橡膠和它的合成替代品的行為。他們的方法是通過化學熱力學建立天然和合成橡膠的行為理論。

硫化橡膠更強——而水凝膠更萬能

這些研究者們使用計算方法解釋了為何硫化橡膠優于天然橡膠。然而該方法應用于凝膠時,目前被認為僅僅是其物理化學性質的定性評估。

凝膠技術的表現可謂奇跡。由于1938-1945戰爭年間的努力,凝膠一直在不斷發展。水凝膠持續被用在多個領域,且不斷擴大。目前,science將它們用于干細胞技術,但是它的應用有限制嗎?

由于凝膠可以保持和排除帶有少量液體污染物的水,這也許可以用來研究它們對環境的潛在影響。水凝膠似乎是不會讓我們苦惱的萬金油,但不可否認其價值,但是它們如此巨大的功能讓筆者略感惟恐。

原文鏈接:Disposable Diapers: Plastics, Chemistry, and Space Age Technology

本文由編輯部糯米提供素材,黃亞編譯,劉宇龍審核,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