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產品真的安全嗎?看看真實的研究報告怎么說…
一、引言
生活中,很多人出去游玩的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防曬了。但是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陰天陽光和煦好像沒什么傷害力,其實陰天的紫外線強度不比盛夏弱,紫外線中的長波 UVA 一年四季強度幾乎相同,而且可以輕松穿透云層。這就是為什么即使在陰天也需要防曬。
二、防曬簡介
面對市場上數以千計的防曬產品,人們在考慮防曬效果的同時,越來越關心防曬霜的安全性。但是市場上難見到全波段(UVA和UVB)防曬產品。對于市場上的防曬產品,主要有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兩種。
物理防曬,全稱為物理防曬劑,是防曬劑劃分的一種類型,區別于化學防曬,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鈦(TiO2)和氧化鋅(ZnO),主要是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擋掉紫外線來達到防曬的目的。二氧化鈦(TiO2)可完全阻隔UVB,但只能隔絕波長較短的UVA,無法阻隔長光波。氧化鋅(ZnO),是一種重要而且使用廣泛的物理防曬劑,屏蔽紫外線的原理為吸收和散射,幾乎可以阻隔所有波長的UVA和UVB,且安全性較高,但缺點是涂起來會發白,且較為粘膩。
化學防曬,即化學防曬劑,又稱紫外線吸收劑,是防曬劑的一種類型,通過吸收有害的紫外線實現而實現防曬,由于化學防曬劑分子會被皮膚吸收,因此吸收紫外線的過程發生在皮膚內部,并由人體代謝而清除。?化學防曬劑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常見的化學防曬成分有二苯酮(C13H10O)、水楊酸乙基己酯(C15H22O3)等。化學防曬的作用機理是借助其他成膜性物質在肌膚表面形成一道紫外線吞噬屏障,將其吸收并中和,以避免射入肌膚內部。
三、研究報告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路慶華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將有機吸收劑通過聚合形成聚磷腈納米顆粒的自框架防曬新策略。制備自框聚磷腈微粒(self-framed microparticles, FSFMP)。其均勻性和分散性將提供更好的膚感。它的消光范圍成功覆蓋了全波段紫外區,其防曬指數(SPF)大于60,高于市場上的大部分防曬體系。有望成為下一代紫外線保護材料廣泛應用于防曬霜中。
早在2004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就指出,曬傷是一種延遲的紫外線B引起的紅斑,由照射受影響皮膚的血流量增加引起,從接觸后約4小時開始,并在8-24小時之間達到峰值。這種血管反應的根本原因是光化學反應和反應氧物種的產生對特定細胞靶點的直接和間接損害。DNA損傷以及幾種炎癥途徑的激活,特別是涉及前列腺素,被認為是觸發這種反應,最終導致血管化和水腫。出現曬傷紅斑是嚴重紫外線損傷的標志,有誘導患皮膚癌的風險。
其實,早在2018年5月份,美國FDA就向美國市民發出過提醒,市場上的大部分防曬霜的效果并沒有相關公司所宣傳那樣有很好的效果,有欺詐消費的嫌疑,并且發現一些產品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特別提醒那些噴霧型的防曬霜,可能會導致曬霜有被吸入肺中的風險,具體深層次對人體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今年5月份的一份調查研究報告顯示。在這份報告中,環境工作組(EWG)的科學家在今天(5月22日)發布的年度《防曬霜指南》中,對1300種防曬霜產品進行了審查,包括沙灘和運動防曬霜以及日常保濕劑和唇膏。EWG 是位于華盛頓特區的非營利性倡導組織,專注于環境問題和公共衛生。調查發現,美國約66%的防曬霜的防曬效果不佳,或者含有可能損害健康的成分,只有34%的產品符合美國環境工作組的嚴格標準。
研究結果發現,防曬霜中的這幾種常見化學成分僅需一天使用就可進入血液,在停止使用防曬霜后,它們還在人體內留存了至少24小時。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些成分在血液中的水平之高,足以引發美國政府對其安全性進行調查。文章作者稱:“氧苯酮被身體吸收的濃度比其他三種化學物質高出約50到100倍”。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2018年報告估計,含氧苯酮的防曬霜占美國銷售的所有防曬霜的三分之二。
氧苯酮濃度過高是有害的。多項研究表明,氧苯酮與青春期男孩睪丸激素水平低、男性荷爾蒙變化、孕期變短以及新生兒出生體重紊亂等具有潛在關聯性,同時氧苯酮還被發現能夠破壞人體激素分泌系統。但是,這些相關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確定。另外,在測試中,一些志愿者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皮疹,每涂一種防曬霜,就有一名受試者出現皮疹。
根據今年5月份的在Live?Science上顯示的具體數據也說到:美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防曬霜提供不理想的保護,或含有可能危害健康的成分。
EWG特別關注一種叫做氧苯酮的防曬霜,該組織不推薦使用這種成分的防曬霜。這種化學物質可能在人類中起到激素干擾作用,并被發現破壞人體內分泌。在推薦成分方面,FDA確實認為有兩種防曬成分安全有效:氧化鋅和二氧化鈦。
四、建議
FDA在研究報告中建議所有噴霧和粉狀防曬霜都需經過測試,以確保這些形式的應用不會導致防曬霜成分被吸入肺部深處。EWG也擔心這種吸入風險,并說噴霧和粉狀防曬霜可能也無法提供足夠厚的涂層在皮膚上進行保護。目前,該組織不推薦任何噴霧或粉狀防曬霜。雖然防曬霜里面的化學成分會快速的進入人體血液,具體對人體的影響仍然不確定。但是研究也指出,這并不意味著防曬霜不能用,在萬不得已時,防曬霜仍然是最佳選擇,只是不能太依賴于防曬霜能給人們帶來皮膚安全。
EWG 還建議人們避免使用 SPF 或防曬系數在 50 以上的防曬霜。該組織表示,高SPF值并不一定意味著更好的保護,而且可能給消費者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即他們在陽光下停留多久而不重新涂抹防曬霜。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防曬霜的保質期限在實際使用中并沒有規定的那么長,比如將防曬霜開封后,長期暴露于潮濕、高溫的地方,這樣會加速防曬霜有效成分的降解或者失效,從而導致皮膚會被曬傷的風險。
雖然涂防曬霜很重要,但這只是保護自己免受陽光照射的推薦方法之一。EWG說,人們也應該遮蓋衣服,戴帽子和太陽鏡,盡量呆在陰涼處,避免在午后陽光最強烈的陽光下花太多時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選擇防曬霜只是最后的選擇。
本文由小殤供稿。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