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最新Science:半導體異質結構中場致金屬態實現的質子傳輸


【引言】

新一代質子陶瓷燃料電池(PCFCs)研究的關鍵問題是制備高質子電導率的電解質。Goodenough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s)結構設計的基礎上,提出了氧化物離子導體的開發。在這種方法中,氧化物離子導體的設計是通過摻雜,使主陽離子被低價陽離子所取代,從而產生氧空位以實現O2-導電性(如Y3+或Sm3+取代氧化鋯或螢石結構中的Zr4+或Ce4+)。然而,結構摻雜并沒有帶來傳統釔穩定氧化鋯電解質的替代品。功能型三電荷導電的BaCo0.4Fe0.4Zr0.1Y0.1O3?δ陰極的報告,促使人們探索使PCFCs與SOFCs競爭的策略,但質子陶瓷電解質的電導率仍遠低于0.1?S cm-1的理想值。

【成果簡介】

今日,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朱斌教授和宋懷兵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團隊等人帶領下,與湖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國拉夫堡大學合作,提出一種通過NaxCoO2/CeO2半導體異質結構設計增強質子導體的方法,其中界面處的場致金屬態會加速質子傳輸。 團隊開發了一種質子陶瓷燃料電池,在520℃時的離子電導率為0.30?S cm-1,輸出功率為1 W/cm2。通過半導體異質結構方法,團隊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對質子傳輸機制的深入了解,這也可能改善其他能源應用中的離子傳輸。相關成果以題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發表在了Science

【圖文導讀】

圖1?NCO/CeO2快速質子遷移異質結構功能的設計

2 NCO/CeO2的結構表征

3 NCO/CeO2電池的性能和質子傳輸測量

4 質子傳輸路徑

文獻鏈接: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cience,2020,DOI:10.1126/science.aaz9139)

本文由木文韜翻譯,材料牛整理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