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跨界打劫之旅——盤點國內的經典臨床應用
相比于3D打印在航空航天、汽車等領域的發展,3D打印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各地醫院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了高復雜性手術的臨床實踐,如連體嬰兒分離手術、輔助肝臟手術、復雜心臟手術……3D打印在醫學上已經按下了快進鍵,碩果輩出。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3D打印在醫療行業創造的那些臨床價值: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2015年7月 —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與散文科技攜手,成功為一名9歲女童實施了耳廓塑型再造手術。術中,利用取自患者肋骨的軟骨制作的“再生耳”是以3D打印耳部模型為原型制作的。
2015年8月 — 成功為一名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的6歲男童實施了成骨不全矯形手術。術前利用等比例的3D打印下肢模型制定了手術方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3D打印中心,是國內較早開展3D打印應用實踐的醫院之一。來自九院的戴尅戎院士在國內外率先提出“優先區定制”概念,首次將3D打印技術推廣到膝、肩、踝、肘、腕、骨盆等各部位。此后,該技術又應用于整形外科、口腔科、眼科,在給患者修復顱骨、修整下巴、重塑顴骨等部位時派上用場。
【醫學應用】3D打印骨盆重建手術。該院專家戴尅戎和郝永強領銜的骨腫瘤團隊以3D打印鈦合金假體,為一名44歲男性患者成功實施骨盆軟骨肉瘤切除后假體重建手術。這位患者手術后3天即能進行康復訓練,術后2周已可撐拐行走。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作為3D打印人體植入物臨床實踐的前沿陣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一直致力于醫療3D打印的發展。在2015年兩會期間,作為人大代表的劉忠軍發言時拿出了一截3D打印人體脊椎骨,呼吁加快植入物審批進程,3D打印植入物由此進入公眾視野,引發多方關注。
【醫學應用】首個人體植入物獲批。
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劉忠軍等醫生和國內最大的人工關節生產企業——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我國首個3D打印人體植入物——人工髖關節產品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冊批準。該產品也是國際上首個通過臨床驗證后獲得注冊的3D打印人工髖關節假體,標志著我國3D打印植入物已邁進產品化階段。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北協和,南湘雅”。作為南方醫院中的佼佼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在2014年12月正式成立了湖南首家3D打印臨床應用研究所。目前已在放射科、腫瘤科、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手顯微外科、口腔醫學中心、婦產科、泌尿外科、骨科、耳鼻喉科、普外科、眼科等多個學科推廣應用3D打印技術。
【醫學應用】采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保住關節功能。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腫瘤骨病專科主任何洪波教授團隊采用華曙高科醫療應用中心——湖南華翔3D打印技術輔助為17歲的患者進行骨肉瘤切除手術,在做到徹底、精準切除腫瘤的同時,為患者保留關節。
【醫學應用】全國首例3D打印輔助脊柱截骨手術。
2016年3月,湘雅三醫院骨科團隊采用湖南華翔增量制造技術有限公司的3D打印截骨導板,為患者實施了全國首例脊柱截骨手術,這也是全國范圍內首次將個性化3D打印截骨導板應用于強直性脊柱炎伴嚴重后凸畸形中的臨床應用手術。
【醫學應用】2015年4月成功實施了一例復雜的脛骨矯形手術。術前利用精細的3D打印模型進行了演練和方案制定。
【醫學應用】2015年2月成功利用3D打印的鈦金屬網格結構實施了一例頜骨重建手術。
南京鼓樓醫院
南京鼓樓醫院,又名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三級甲等醫院。
【醫學應用】3D打印指導完成復雜的肝臟巨大腫瘤切除術。
光韻達數字醫療與南京市鼓樓醫院合作的江蘇省首例3D指導的肝臟巨大腫瘤切除術,成功切除了患者重達3公斤的巨大腫瘤, 術后第二天病人即可飲水并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和活動。利用3D打印技術極大的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保留了患者健康組織,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手術風險和并發癥。
北京阜外醫院
2016年3月5日,北京阜外醫院順利完成首例3D打印技術引導下的TAVI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通過股動脈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根部并打開,從而恢復正常瓣膜功能。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
為解決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問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是國內率先應用3D打印的醫院之一,通過3D打印技術建立心臟的模型,用計算機流體力學的方法在術前模擬手術,由此最終確定治療方案。
2015年,比利時3D打印公司Materialise(瑪瑞斯)攜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共建中國兒科領域首個3D數字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中心除了重點深化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領域的3D數字輔助診療技術外,還將拓展在先天性氣管畸形、血液腫瘤、器官移植以及整形、骨科、五官科等領域的科技研究和應用,成為中國兒科未來五年精準醫學計劃的重要推動力。
清華長庚醫院
2016年1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貴懷教授于神經外科上演了一幕“刀尖上的華爾茲”,他利用3D打印技術,“克隆”患者病變部位腰椎模型,精準地呈現了患者腫瘤與椎體、血管及輸尿管的分布和形態,精準實施腫瘤切除手術。
上海第一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光韻達數字醫療合作,用精確的3D打印技術規劃肝臟切割部位,在盡量減少對母親肝部損傷的情況下,圓滿實現了3D打印指導下的全國首例“母子拼肝”手術。
吉大二院
吉大二院骨科醫院院長王金成教授在吉大二院骨科醫院成立3D打印研發設計中心,開啟了骨科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大門。3D打印技術在骨科疑難病例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手術理念,此項技術也因此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醫學應用】首例3D打印全肩關節置換術。
2016年3月3日,王金成教授帶領醫療組應用3D打印技術,為50歲男性患者李某,成功實施了全肩關節置換手術。這也是吉大二院骨科醫院完成的世界首例3D打印全肩關節置換手術。
【醫學應用】首例“訂制”3D打印頸椎手術。
2015年6月,醫院為患上重度頸椎病的66歲老人做國內首例“私人訂制”3D打印頸椎手術,從而實現在患者頸椎正常生理曲度下的完美融合,不僅在手術中節省了手術時間,從而降低了手術風險。
通常頸椎手術只能用不同規格的而且需要植骨的椎間融合器,術中椎間壓配不良,術后融合效果不確切,植骨本身也為患者帶來痛苦和困擾。為了給老人帶來最好的手術效果,醫院首次設計并研發了3D打印出來的鈦合金頸椎融合器用于醫學在該病中的治療。
第四軍醫大學
西安鉑力特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聯手利用3D打印技術制成鈦合金胸骨,并將其植入患者體內,實現病變胸骨的整體置換。
傳統的胸骨切除術會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外觀以及安全性等造成嚴重影響,經過充分的病情研討和與患者的溝通,專家組決定運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量身定制一個3D打印鈦合金胸骨進行置換。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未發現任何并發癥。
目前,西安鉑力特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合作生產肩胛骨、鎖骨、髂骨,與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合作生產鎖骨,以上均已應用臨床。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2015年6月,備受社會關注的江西臀部聯體女嬰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接受了分離手術,手術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使用3D打印技術,為醫生虛擬進行術前切割、皮瓣翻轉,以及手術方案的設計和改進帶來極大的幫助,這在我國兒童醫院聯體兒分離中屬首次采用3D打印技術來精準地輔助手術操作。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2015年12月28日 — 成功實施了一例左側股骨肉瘤切除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前制作了3D打印的等比例模型和假體,前者用于演練和方案制定,后者用于最終的植入置換。
云南第一人民醫院
2015年9月 — 成功實施了一例腎臟腫瘤切除手術。由于術前利用3D打印等比例模型進行了演練,成功避免了整個左腎的切除,最終只切除了一小部分。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
2015年12月 — 成功實施了一例腎臟腫瘤切除手術。由于同樣在術前利用3D打印模型進行了演練,最終只切除了一小部分腎臟。
北大人民醫院
?
2015年7月 — 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3D打印輔助骶骨惡性腫瘤術后骨缺損重建手術。術中所用的定制化骶骨是利用CT掃描模型,使用金屬3D打印技術制造的。
武漢同濟醫院
2015年12月 — 成功實施了一例腹主動脈瘤切除術。術前利用3D打印的等比例腫瘤模型制定了方案。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2014年12月 — 成功實施了一例人工脊椎置換手術。術中采用的定制化鈦合金椎體是采用激光3D打印技術制作的。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
2015年7月 — 成功實施了一例乳腺腫瘤切除保乳手術。由于術前利用精細的3D打印等比例乳房模型進行了演練,最終不但完美切除了腫瘤,而且保住了乳房。
西安紅十字會醫院
2015年7月 — 成功實施了一例下頜骨植入手術。術中所用的鈦合金下頜骨是利用金屬3D打印技術制作的。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
2015年7月 — 成功為一名3歲女童實施了世界罕見的全腦縮小整形手術。術中使用的人工顱骨是3D的塑形鈦網。
目前,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充分體現出其個性化定制的特點,制約其發展的依然是現實的成本問題,但更令人溫暖的是醫療是一個充滿人文情懷的領域,與拯救人類生命或者提高人類身體健康相比,當前居高不下的成本等問題反而成了不值一提的顧慮。
編輯:窗前聽雨 ? ?參考:科學網,中國3D打印網等其他網絡資源
歡迎加入“材料人3D打印交流群 436368744”,材料人網歡迎各種平等的交流和合作。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