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鈞&汪自強Nature:揭秘釩基Kagome金屬中相關電子態和超導性的微觀起源
【研究背景】
過渡金屬kagome晶格材料承載著物質的受挫、關聯和拓撲量子態。最近,發現了一個具有拓撲能帶結構的釩基kagome金屬AV3Sb5(A=K、Rb和Cs)新家族,在6.6 GPa靜水壓、1.5 K最低溫和8T磁場的綜合極端環境下,高壓磁電輸運以及磁性測量結果發現CsV3Sb5單晶的CDW逐漸被高壓抑制,但是其超導相出現了非單調變化的雙拱形相圖,這與在中間壓力區間CDW的特征變化是緊密相聯系的,最終在CDW消失的臨界壓力2 GPa附近其超導Tc升高至約8 K,比常壓Tc提高了近3倍。這些層狀化合物是非磁性的,在低溫下發展超導電性之前經歷電荷密度波躍遷。
【成果簡介】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教授,美國波士頓學院汪自強教授聯合報道了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光譜(STM/STS)和約瑟夫森STS在CsV3Sb5中觀察到的非常規超導性和對密度波 (PDW)。研究發現,CsV3Sb5具有V型對隙Δ~0.5 meV,是一種強耦合超導體(2?/kBTc~5),與 4a0 單向和 2a0×2a0 電荷順序共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發現一個3Q PDW伴隨著超導間隙、相干峰和隧穿電導間隙深度的雙向4a0/3空間調制。本工作將這種新的量子態稱為與底層渦旋-反渦旋晶格相關的roton-PDW,它可以解釋觀測到的電導調制。研究結果顯示出與高溫銅酸鹽超導體現象的驚人相似和區別,并為理解釩基Kagome金屬中相關電子態和超導性的微觀起源提供了基礎。該文章近日以題為“Roton pair density wave in a strong-coupling kagome superconductor”發表在知名頂刊Nature上。
【圖文導讀】
圖一、CsV3Sb5 的原子結構和表面鑒定
圖二、在Cs和Sb表面觀察到的V形配對間隙和約瑟夫森效應
圖三、Sb表面上超導性的CDW、PDW和空間調制
圖四、CsV3Sb5中300 mK磁場和4.2 K零場中的PDW和贗隙
【全文總結】
非常規超導性可以在模型計算中從Kagome晶格上的局部和擴展電子相關性中產生。然而,作者發現的物理學遠遠超出了CsV3Sb5是另一種候選的非常規超導體。它體現了一組高度激發的量子電子態和激發,顯示出驚人的類比和區別,并且可能掌握解決銅酸鹽高溫超導體中一些突出問題的共同關鍵,包括近晶電子液晶態、相互作用PDW、CDW和相互交織的電子秩序,以及它們對贗隙現象和非常規超導性的影響。該發現為未來研究非常規SC狀態、roton-PDW和共存的電荷順序如何從相關的Z2拓撲kagome帶微觀起源以及AV3Sb5中出現的拓撲超導性的前景提供了基礎和見解。
文獻鏈接:Roton pair density wave in a strong-coupling kagome superconductor (Nature 2021, DOI: 10.1038/s41586-021-03983-5)
本文由大兵哥供稿。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材料人網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kefu@cailiaoren.com。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