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金一政&葉志鎮院士Sci Adv:基于鈣鈦礦納米片構建高性能LEDs
【引言】
研究表明,通過溶液處理的平面鈣鈦礦發光二極管(LED)為高性能和經濟有效的電致發光器件,大面積顯示器和發光應用提供了可能性。利用具有高比例躍遷偶極矩(TDMs)的發射層,有望提高平面LED的光耦合。然而,基于各向異性鈣鈦礦納米發光材料的LED,由于難以同時控制TDM的方向,實現高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s),難以在組裝的納米結構薄膜中實現高光致發光量子效(EQE<5%)。金屬鹵化物鈣鈦礦是一類新興的溶液處理半導體,具有獨特的性質,如高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s)和可調發射波長。自2014年首次報道室溫下運行的鈣鈦礦LEDs(PeLEDs)以來,在器件效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同時注意到這些最先進的PeLEDs是基于具有各向同性TDMs的薄膜。提高水平定向TDMs的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光的外耦合,并提高PeLEDs的外部量子效率(EQEs)的上限。
近日,浙江大學金一政研究員聯合葉志鎮院士(共同通訊作者)報告了一種原位生長的各向異性鈣鈦礦薄膜的高效LED,同時展示了高水平TDM和高PLQY的效率。在這種鈣鈦礦納米片材料中,具有~84%的高面內TDM 比,使得LED的光耦合效率為~31%。相比之下,在相同的器件結構中使用各向同性器件(TDM比率為67%)會將光提取效率限制為~23%。此外,作者發現通過將溴化鋰 (LiBr) 引入前驅體溶液中,鈣鈦礦薄膜的PLQY可以提高到75%以上。這些共同努力使PeLED的EQE達到創紀錄的23.6%,這是PeLED中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oriented perovskite nanoplatelets”為題發表在Sci. Adv.上。
【圖文導讀】
圖一、原位形成的鈣鈦礦納米片膜的結構表征
(A)橫截面STEM-HAADF圖像顯示出連續且無孔的鈣鈦礦層;
(B)放大的STEM-HAADF圖像顯示鈣鈦礦納米片的局部結構;
(C)?典型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圖像;
(D)尺寸分布的統計圖;
(E)廣角X射線散射。
圖二、鈣鈦礦納米膜的光學特性
(A)吸收和PL光譜;
(B)與激發強度相關的PLQY;
圖三、鈣鈦礦納米片薄膜的TDM
(A)石英/TFB/PVK襯底上鈣鈦礦薄膜的角度與PL的關系;
(B)鈣鈦礦薄膜的BFP圖像;
(C)沿BFP圖像中的虛線切割的p極化線(灰線);
圖四、基于鈣鈦礦納米片薄膜LED的器件表征
(A)EL光譜;
(B)EL強度隨角性分布的變化;
(C)器件的電流密度-亮度-電壓特性;
(D)器件EQE與電壓關系;
(E)來自36個器件EQE的直方圖;
(F)模擬結果的等高線圖。
【小結】
綜上所述,本文展示了控制鈣鈦礦薄膜的TDM方向克服了具有各向同性期間LED的光輸出耦合限制,使得LED具有高達23.6%的EQE。考慮到鈣鈦礦材料的化學多功能性,本文原位生長納米片薄膜的簡便方法很容易擴展到具有高EQE的不同顏色LED的制造。此外,本文的工作代表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利用納米結構的各向異性光學性質提供性能。
文獻鏈接:“Efficient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oriented perovskite nanoplatelets”(Sci. Adv.,2021,10.1126/sciadv.abg8458 )
本文由材料人CYM編譯供稿。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