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云斯寧教授生物質能進展 蘆薈葉片厭氧發酵


Aloe-vera

眾所周知蘆薈是最古老的藥用植物之一,同時它是一種獨特的天然資源,能夠產生多種營養物質,包括維他命、礦物質、氨基酸、脂肪酸和多糖等。由于蘆薈的化學多樣性,近些年它正被廣泛的應用在化妝品、食物添加劑和藥品中。據報道,在2010年中國的蘆薈種植面積已經超過2700公頃。

然而在蘆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其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殘余產物(以蘆薈皮為主)增加了環境的污染。這迫切需要利用一些技術將蘆薈皮等廢棄物轉變成生物質能,同時增進能源生產的可持續性。

厭氧發酵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生物技術,通過厭氧發酵沼氣工程處理廢棄物,使生物質資源得到深度開發和循環利用,既獲得了綠色能源,又減少了有機物的污染,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最終實現沼氣、沼液、沼渣資源化綜合利用,對解決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具有重大的意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云斯寧教授課題組,聚焦于太陽能與生物質能,致力于開展低成本、高附加值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技術。近期,該課題組成功地將蘆薈葉片廢棄物運用于沼氣厭氧發酵。75%的蘆薈葉片廢棄物與25%的牛糞廢棄物進行共發酵,累計甲烷產量高達195 ml / g VS, VS去除率高達60%。此外,TG/DSC熱分析表明,蘆薈葉片和牛糞廢棄物厭氧共發酵產生的沼渣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能夠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綜合利用。

12

這項研究為規模化的蘆薈企業實現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有望加速蘆薈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的產業化進程。

該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的Bioresource Technology(218 (2016) 62–68)(IF=4.917)。

文獻鏈接:Mesophilic anaerobic co-digestion of aloe peel waste with dairy manure in the batch digester: Focusing on mixing ratios and digestate stability

云教授往期研究成果
EES文獻導讀:云斯寧教授提出第三代太陽能電池陰極材料穩定性的新評估策略

本文由材料人網友投稿,材料牛編輯整理。

歡迎課題組宣傳科技成果,并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