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 COFs也可以成膜
一、 導讀
共價有機框架(COFs)作為一種有機多孔晶體材料,以其高度可控的原子和孔徑分布,可修飾性以及高比表面積等特征,近年來成為材料領域的一大熱點。相比較于其它類型的多孔材料,如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氫鍵框架材料(HOFs)等,共價鍵構筑的COFs具有絕對的穩定性優勢,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分離,催化,儲能等用途的研究。其中,二維COFs具有類似石墨烯的規整層狀結構,并且兼備可修飾的化學結構、多孔、高晶態等的特點,被認為極具有半導體應用方面的潛力。通過設計得到電子學活性的COFs材料,并加以利用多孔結構,可能實現復雜功能的在單一電子器件的集成。
二、 成果掠影
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學楊一洲博士和Karl B?rjesson教授等,設計合成了基于苯并二呋喃(BDF)結構的電子學活性二維COFs材料。并且通過界面合成的方法制備了大面積高質量的COF超薄膜以用于薄膜器件的探索。研究發現,此種COF能夠通過界面摻雜的方式大幅度提高半導體聚合物DPP4T的電導率。基于這個特性,他們將分子開關嵌入COF材料的孔道中,與半導體薄膜DPP4T制備了雙層薄膜器件,實現了光調控的界面摻雜效應,表現為光刺激-響應功能,該器件在紫外、可見光照射后可展現出的導電能力相差高達100倍。研究成果以 ‘’Electroactive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Enabling Photostimulus-Responsive Devices’’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三、核心創新點
- 高效簡潔的合成了苯并二呋喃單體BDF共軛構筑模塊。所合成的二維COF,平面內規整地分布有六角形蜂窩孔狀結構,孔徑為1.34nm,平面間層間距為0.33 nm。
- 在界面摻雜效應下,常規有機半導體聚合物DPP4T與該COF薄膜接觸時,導電能力增加了1000倍。
- 當分子光開關螺吡喃嵌入COF孔道時,可以實現光調節的界面摻雜效應。所得器件能對紫外/可見光刺激做出截然不同的響應,開關電流比達到一百倍,并且能夠穩定存儲光輻照記憶。
四、數據概覽
圖1 二維COF BDFamide-Tp固態核磁碳13C譜圖 ? 2022 The Authors
圖2 二維COF BDFamide-Tp的合成路線 ? 2022 The Authors
圖3 (a)溶劑熱法合成的BDFamide-Tp COF粉末X射線衍射圖(紅色譜線)和模擬的粉末射線衍射圖(藍色譜圖代表重合構象,綠色譜圖代表交叉排列構象)。
(b)氮氣吸附-解吸附圖,內部小圖為孔徑分。
(c,e)BDFamide-Tp COF重合構象模型俯視(c)和側視圖(e)。
(d,f)BDFamide-Tp COF交叉排列構象模型俯視(d)和側視圖(f) ? 2022 The Authors
圖4 (a,b)溶劑熱合成BDFamide-Tp COF的電子掃描顯微鏡圖。
(c, d)溶劑熱合成BDFamide-Tp COF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圖。? 2022 The Authors
圖5 (a)界面法合成的BDFamide-Tp COF薄膜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
(b)界面法合成的BDFamide-Tp COF薄膜的原子力顯微鏡高度圖(左),和所提取的薄膜厚度分布圖(右)。
(c)BDFamide-Tp COF薄膜X射線掠入射衍射圖樣(藍色圖線)與粉末衍射圖樣(紅色圖線)對比圖。
(d)COF薄膜分子層面圖像示意圖 ? 2022 The Authors
圖6 (a)以BDFamide-Tp/DPP4T為活性層的薄膜器件結構示意圖。金屬電極為金電極,襯底為絕緣二氧化硅。
(b)光開關分子對在紫外/可見光照下的可逆結構轉換。
(c)嵌入BDFamide-Tp COF孔道的螺吡喃/部花青示意圖。
(d)光開關器件的工作機理-電導率圖解。
(e)以純DPP4T(綠線)和BDFamide-Tp/DPP4T(紫線)為活性層的薄膜器件電流-電壓曲線。每條曲線包含一組往復掃描操作。圖內部顯示了相應的器件結構示意圖。
(f)光響應器件開啟過程的的動態電流記錄。粉色區域代表可見光輻照區段。
(g)光響應器件關閉過程的的動態電流記錄。紫色區域代表紫外光輻照區段。
(h)光響應器件經8分鐘紫外光輻照后的電流電壓曲線(黃線,關態),和經6分鐘可見光輻照后的電流電壓曲線(藍線,開態)。圖內部為光響應器件的結構示意圖。
(i)光響應器件在連續光照開啟-關閉操作下的電流輸出 ? 2022 The Authors
五、成果啟示
綜上所述,作者設計合成了高晶態,內部具有規律納米孔道排布的電子學活性的二維COF。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通過界面方法制備了高質量的COF薄膜能用于薄膜器件的構筑。利用界面摻雜的新穎發現,所構筑的電子器件實現了特異性光刺激-響應的復雜功能。該工作從COF材料設計到高級器件功能的實現,展現了完整的COF的電子學應用演繹,充分展示了這類材料作為電子學材料在實現復雜功能的應用前景。
原文詳情:Yizhou Yang, Amritha P Sandra, Alexander Idstr?m, Clara Sch?fer, Martin Andersson, Lars Even?s, and Karl B?rjess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2,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6333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