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團隊EcoMat:微波輔助策略實現CO2RR氧化物衍生銅納米片催化劑的簡易合成
一、【導讀】
快速的工業化和經濟增長引起了化石燃料的巨大消耗,并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CO2)進入大氣層,從而加劇了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通過電化學方法將CO2還原(CO2RR)轉換為各種增值化學品,是碳捕獲與利用的最有前途手段之一。CO2RR的產物種類繁多,與一氧化碳和甲酸等C1產物相比,乙烯、乙醇和丙醇等C2+產物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附加值。然而,由于CO2RR的反應機理復雜,對單一產物的低選擇性仍然是瓶頸問題。作為唯一能夠產生C2+產物的銅基催化劑,調控其表面結構對優化調控關鍵中間體的催化反應途徑至關重要。在各類銅基納米催化劑中,盡管氧化物衍生銅(OD-Cu)在利用CO2RR制備碳氫化合物中展示出優異性能,但目前報道的制備工藝如等離子體照射、空氣氧化、電解拋光等手段較為復雜且難以控制,急需一種高效制備OD-Cu納米催化劑的簡便方法。
二、【成果掠影】
在此,香港科技大學邵敏華教授和葛婧捷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開發了一種簡單的微波輔助方法來合成氧化物衍生的Cu納米片(OD-Cu NS),并揭示了Cu的氧化態能夠通過改變Cu前驅體量來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納米級Cu結構的形成會影響OD-Cu NS的表面粗糙度。結果顯示,在中性KHCO3溶液中,部分氧化的Cu表面對C2+產物表現出高達72%的法拉第效率(FE),其部分電流密度為55 mA cm-2。更重要的是,由此得到的OD-Cu NS,通過強結合能促進了CO2分子解離,以及通過增大的電化學表面積促進了C2+化合物制備,顯示出協同作用。本文也為設計高效的CO2RR OD-Cu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Facile design of oxide-derived Cu nanosheet electrocatalyst?for CO2?reduction reaction”為題發表在EcoMat上。
三、【核心創新點】
1.本成功開發了一種由微波輻照方法制備氧化物衍生Cu NSs的策略,其中Cu前驅體促進了粗糙表面的形成;
2.由本文提出的催化劑實現C2+產物高達72%的法拉第效率,其部分電流密度為55 mA cm-2。
四、【數據概覽】
圖1 材料的物理性質表征。
(A-D)CuO NS、OD-Cu NSs Cu-30和Cu-100的透射電鏡(TEM)圖像;
(E)CuO NS、Cu-30和Cu-100的XRD圖譜。
圖2 商業化Cu NP、CuO NS、Cu-30和Cu-100的Cu 2p2/3和Cu LMM Auger區域的XPS光譜。
圖3 商業化Cu NP、CuO NS、Cu-30和Cu-100的電化學CO2RR性能。
(A)Cu-30在CO2-和Ar-飽和的0.1 M KHCO3電解液中,電解1h后的LSV曲線;
(B)在1.1V的電位下整體法拉第效率(FE);
(C)整體C2+產物的部分FE。
圖4 NS電解后的物理化學性質。
(A,B)在CO2飽和0.1 M KHCO3電解液中的雙層電容,以及商業化Cu NP、CuO NS、Cu-30和Cu-100在Ar飽和0.1 M KHCO3電解液中的LSV曲線和得到的OHads峰;
(C)電解Cu-30?1h后的XPS光譜。
五、【成果啟示】
綜上所述,本文開發了一種簡便的微波輻照方法來制備氧化物衍生的Cu NSs,其中額外添加的Cu前驅體產生了粗糙的表面,其納米結構域沉積在原始Cu NSs上。同時,在Cu-30的XPS光譜上可以明顯地觀察到部分氧化的Cu+價態,且由于較大的表面積和Cu+的存在,Cu-30的FEC2+可提高到72%,C2+產物的部分電流密度可達55 mA cm-2。因此,這種簡便的微波輔助制造方法將為高效設計氧化物衍生Cu催化劑,利用CO2RR高效合成C2+產物提供了重要方向。
文獻鏈接:“Facile design of oxide-derived Cu nanosheet electrocatalyst?for CO2?reduction reaction”(EcoMat,2023,10.1002/eom2.12334)
本文由材料人CYM編譯供稿。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