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Commun:雙中心單原子合金催化劑促進電催化CO2還原中的碳氫化合物形成


一、【導讀】

? ? ? ? 近年來,在CO2氫化生成能量密集型碳氫化合物分子(HCs)的催化反應中,以CO2加氫而不產生H2為特征的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備受關注。銅(Cu)可以高效的催化HCs(特別是C2+)形成的元素,因為它對氫(ΔEH*)和羰基(ΔECO*)的結合能都是最佳的,而ΔEH*和ΔECO*是CO2RR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中間體。目前,研究發現金屬合金化是一種廣泛采用的加速CO2RR同時合理抑制競爭性析氫反應(HER)的策略。不幸的是,大多數非貴金屬組成的Cu合金催化劑通過削弱ΔECO*從而表現出更傾向甲酸鹽或CO生成的選擇性。因此,違背了使用 Cu 作為催化金屬以實現CO2深度加氫的最初目的。目前,部分研究學者提出通過在元素周期表中加入位于Cu左側的鉑族金屬(PGMs)來直接解決上述限制問題,因為鉑族金屬將為CO*提供大量的結合能。然而根據動力學分析表明,HER在PGM基團上的反應仍然比CO2RR要快的多。因此,從設計PGM-Cu催化中心本身的角度出發,合理設計一種PGM-Cu界面的替代結構實現通過CO2RR高效且選擇性地生成HCs,并從本質上限制了HER是CO2RR最關鍵的研究之一。

 

二、【成果掠影】

? ?近日,克萊姆森大學Ming Yang和馬薩諸塞大學FangLin Che等人提出了一種巧妙的設計,將原子分散的鉑族金屬物種錨定在多晶和形狀可控的Cu催化劑上(PGM1-Cu SAAs),該催化劑能通過CO2?RR來高效的催化碳氫化合物的形成。相關的研究成果以“Dual-site catalysts featuring platinum-group-metal atoms on copper shapes boost hydrocarbon formations in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三、【核心創新點】

1、通過一種巧妙設計成功合成出多晶和形狀可控的Pt1Cu單原子合金 (SAAs) 納米催化劑。Pd1Cu SAA能高效通過CO2?RR輕松地形成CH4C2H4,同時抑制不必要的析氫反應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類似金屬配方但包含小鉑或鈀簇的合金將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2通過形狀控制的催化劑合成、原位反應研究和DFT計算分析,當銅表面有相當數量的CO-Pd1基團時,CO*氫化成CHO*CO-CHO*偶聯成為Cu111)或Cu100)上的主要途徑之一, 另外通過Pd-Cu雙位點途徑選擇性產生CH4C2H4

?

四、【數據概覽】

1 多晶 PGM-Cu SAA 的形態和結構分析。a多晶Cu催化劑的FESEM圖像及其相應的EDS元素圖。b?Pd1Cu SAA的像差校正 HAADF-STEM 圖像。圓圈突出顯示單原子Pd。c Pd K-edge EXAFS ??2023 The Author(s)

2 電催化CO2還原活性比較。多晶 Cu、多晶Pd1Cu SAA和形狀受控的Pd1Cu SAA在不同電壓(相對于RHE)下的a?C2?H4和b?CH4的部分電流密度。c?CO2還原FE% 和電流密度的比較 ?2023 The Author(s)

3 DFT計算Pd1Cu SAA中單原子Pd對調節CO*吸附和HER的作用。a?,?b分別顯示CO?*在Cu、Pd1Cu和Pd的 (100) 和 (111) 面上的吸附能。c?,?d是 HER 在Cu、Pd1Cu和Pd 的 (100) 和 (111) 面上的自由能圖 ??2023 The Author(s)

4 作為掃描電位函數的氣態產物實時分析。使用a Cu NP 和 b Pd1Cu SAA還原CO2時,通過質譜儀檢測的循環伏安圖和實時碳氫化合物產物分布 ??2023 The Author(s)

5 CO2還原過程中在Cu上的Pd對產物分布的影響。a?Cube-Cu 和b?Octa-Cu的SEM 圖像。c多晶和形狀控制的Cu納米粒子和 Pd1Cu SAA的粉末 X 射線衍射圖。d?Pd K-edge EXAFS(陰影線)和曲線擬合(點)。e CH4和C2H4的FE分布 ?2023 The Author(s)

6 形狀控制的Cu和Pd1Cu SAA的原位ATR-SEIRAS。O2飽和0.5 M KHCO3電解質中Pd1Cu SAA和Cu在-0.8 V下作為時間函數收集的較高波數處的光譜a?和較低波數處的光譜b ?2023 The Author(s)

7 Pd1Cu SAA中單原子 Pd 對反應自由能和活化能壘的DFT計算。a??Cu(111)、Pd1Cu(111)和CO- Pd1Cu (111)上CO?*加氫(H*??+ CO*??→ CHO*?+*)的反應自由能和活化勢壘以及相應的IS、TS 和 FS結構。b C-C偶聯(CO?*??+ CHO?*??→ OCCHO?*??+ *)在Cu(111)、Pd1Cu(111)和CO- Pd1Cu (111)上的反應自由能和活化勢壘以及相應的IS、TS 和 FS結構 ?2023 The Author(s)

 

五、【成果啟示】

? ?綜上所述,這項工作提出了一種巧妙的Pt1Cu單原子合金 (SAAs) 納米催化劑的策略。鉑族金屬雖然在傳統上不利于電催化CO2加氫,但現在可以作為Cu基體上的合金單原子來利用,以顯著地提高反應效率和選擇性地產生碳氫化合物,這是許多其他銅基合金無法實現的反應目標。在汽車電氣化的大趨勢下,鉑族金屬重型汽車催化劑逐漸被淘汰,這一新發現為鉑族金屬催化劑應用在全球市場上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原文詳情: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8777-y

本文由K . L撰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