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0碳龍分子骨架的構筑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成果簡介

廈門大學原創的“碳龍化學(Carbolong Chemistry)”再次取得重要進展,引入過渡金屬替代有機三并五元環骨架IV’的中心sp3雜化碳原子,首次合成得到金屬處于橋頭位的三并五元環分子骨架。相關成果以“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etallacyclic Framework with Three Fused Five-membered Rings”為題發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該工作首次報道了10碳龍與過渡金屬螯合而成的三并五元環分子骨架。

圖文導讀

1 具有稠合五元環的多環絡合物的示意圖

圖2 復合物2a和t-bunc的反應示意圖

【研究內容】

近年,該院系列報道了一類全新的芳香體系——金屬雜戊搭炔(Nature Chem., 2013, 5, 698; ACIE, 2015, 54, 7189)和金屬雜戊搭烯(Nat. Commun., 2014, 5, 3265)。在此基礎上,一系列金屬橋位多環分子骨架被報道,包括:金屬雜戊搭烯并三元環II (ACIE, 2015, 54, 3102)、金屬雜戊搭烯并四元環III (ACIE, 2015, 54, 6181)、金屬雜戊搭烯并六元環V (Sci. Adv. 2016, 2, e1601031)等。這是一類全新分子骨架基元,可分別看成由7、8、9、12個碳原子組成的純碳鏈(Carbolong)與過渡金屬的螯合物。因此,該校逐步建立了獨特的“碳龍化學”(the chemistry of Carbolong)。然而,碳龍家族的重要成員,由10個純碳原子與過渡金屬螯合的三并五元環骨架IV卻一直未見報道。

在經典有機化學中,因為中心碳原子的sp3雜化,由全碳原子組成的三并五元環骨架IV’是非平面的,至今仍未見報道。本文報道引入過渡金屬替代有機三并五元環骨架IV’的中心sp3雜化碳原子,首次合成得到金屬處于橋頭位的三并五元環分子骨架。由10個碳原子組成的純碳鏈與過渡金屬螯合的分子骨架IV是碳龍化學的重要一環。

該工作是在夏海平教授指導下,主要由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出站博士后朱從青(第一作者)完成。理論計算部分得到化學化工學院呂鑫教授、朱軍副教授的大力支持。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chem.xmu.edu.cn/show.asp?id=2197

文獻鏈接: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etallacyclic Framework with Three Fused Five-membered Rings (Angew. Chem. Int. Ed.,?2017, DOI:10.1002/anie.201704057)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石小梅編輯,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材料測試,數據分析,上測試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