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封東來、彭瑞Nat. Commun.:FeSe/SrTiO3界面超導增強的協同效應
【引言】
FeSe薄膜與SrTiO3(STO)襯底之間的界面超導,創造了界面增強超導轉變溫度(Tc)的記錄。相比于具有幾乎相同的費米面的同一類材料,FeSe/STO界面的超導Tc始終比同一體系的體材料的最高Tc高20-50%。單層FeSe和可極化襯底之間界面處的Tc增強效應,引起了對Tc增強機制的研究。但是這種界面增強機制目前仍然缺乏直接證據,包括界面上是否存在界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EPI),及其與FeSe/STO中的高Tc是否存在相關性。更多的疑問包括:能帶結構中的復制帶是簡單的重整化dxy帶,還是源于界面電子-聲子耦合效應,光電子能譜中的復制帶的形成是與光電效應的初態相關,還是與實驗中射出的光電子有關等。界面EPI是否存在,以及其與超導的相關性仍存在很大爭議。分析該機制需要有效地操縱界面聲子,定量表征界面EPI和超導性,以及有效控制薄膜質量,迄今尚未實現。本文結合了高質量的FeSe/STO的薄膜生長,16O?18O同位素替代的界面調控及全面深入的角度分辨光電子能譜研究,對具有高質量和可控電子摻雜的樣品進行了超導能隙的定量分析。
【成果簡介】
近日,中國復旦大學的封東來和彭瑞(共同通訊)作者等人,結合高質量界面生長,16O?18O同位素替代,以及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的大量數據,表明了FeSe/SrTiO3中的高Tc是源于FeSe中的配對機制以及FeSe電子和SrTiO3聲子之間耦合的協同作用。結果表明,不同Cooper配對通道之間的類似合作可能是理解和設計高溫超導體的一般框架。相關成果以“Evidence of cooperative effect on the enhanced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t the FeSe/SrTiO3 interface”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圖文導讀】
圖 1 聲子特征的同位素依賴性
(a)在SrTi16O3(ST16O)或SrTi18O3(ST18O)膜的60個單位晶胞上生長的單層FeSe膜的示意圖;
(b)高分辨率EELS的FeSe/ST16O(#isotope_16)和FeSe/ST18O(#isotope_18)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圖;
(c)沿著方向#1的M點的光電子能譜和相對于能量的相應的二次微分譜;
(d)能量分布曲線(EDCs)的二階導數,反映了#isotope_16和#isotope_18的γ帶在動量位置kA和kB(相應的動量位置標示在(c)圖中)的結合能;
(e)ES,ES*,Ω1和Ω2與氧質量的平方根的倒數的函數關系;
(f)ES和ES*與氧質量的平方根的倒數的關系,及對其進行的過原點的線性擬合。
圖 2 FeSe厚膜和各種1 ML FeSe/ST16O樣品的復制帶強度
(a)不同樣品在費米能量處的光電子譜強度;
(b)沿圖(a)中截線方向的過M點的光電子譜;
(c)圍繞M的EDCs,用于強度分析的背景,扣除背景的光電子譜,以及相應的擬合。
圖 3 超導間隙變化圖
(a)電子口袋和各向異性超導能隙結構的示意圖,(插圖是樣品#6的紅色正方形部分的放大光電子譜圖);
(b)費米動量k1的不同樣品的EDCs與文獻中Tc = 60±5K的樣品EDCs的比較圖;
(c)k1處對稱化EDCs和超導能隙擬合圖;
(d)是圖(c)數據和擬合曲線的放大圖表明超導能隙變化;
(e,f)動量k2處的EDCs和超導能隙Δ2。
圖 4 超導能隙與界面電子-聲子耦合強度的關系
超導能隙尺寸(a)Δ1和(b)Δ2與復制帶γ'和主帶γ之間的強度比的關系(插圖是超導能隙尺寸與電子摻雜的關系)。
【小結】
本文結合了高質量的FeSe/STO的薄膜生長,16O?18O同位素替代的界面調控及全面深入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研究,對高質量和可控摻雜的樣品進行了超導能隙的定量分析。確定了界面EPI的存在,證明了超導配對強度與界面EPI強度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這與BCS圖像有很大不同,為評估現有理論提供了嚴格的標準。
文獻鏈接:Evidence of cooperative effect on the enhanced superconducting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t the FeSe/SrTiO3 interface(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 10.1038/s41467-019-08560-z)。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張金洋編譯整理。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我們會邀請各位老師加入專家群。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