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為了治愈我的脫發真的操碎了心:電擊、光照…這么多治療脫發的方法,你都知道嗎?


不知不覺,脫發已經成了一個全民議題。由于現代人過快的生活節奏、更多的壓力、更加不規律的作息,我們這一代人似乎比父輩禿得更早一些。

做科研的你,每天操心課題,擔心數據,糾結審稿人的問題,頭發一天天地掉...然后突然某一天,你發現你的發量大概已經不能支撐你繼續讀博了...

其實呀,科學家們比你更加關注這個問題——他們已經發明了五花八門的玩意兒來治療你的脫發,不信,來看看呀!

電擊讓你長出新頭發? ? ??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王旭東和蔡偉波設計了一種通用的可運動激活且可穿戴的電刺激設備,該設備可通過隨機的身體運動有效地促進頭發再生。從Sprague-Dawley大鼠和裸鼠獲得了顯著促進的毛發再生結果。與傳統的藥物治療相比,使用Sprague-Dawley大鼠時觀察到更高的毛囊密度和更長的毛干長度。該裝置還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角質形成細胞生長因子的分泌,從而減輕毛發角蛋白紊亂,增加毛囊的數量,并促進遺傳缺陷裸鼠的毛發再生。在非藥理自供電的可穿戴電子設備的背景下,這項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頭發再生策略。

據報道,王旭東將這個裝置嵌入到棒球帽當中,讓他自己的父親長出了新的頭發。

文獻鏈接:

Self-Activat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E?ective Hair Regeneration via a Wearable Omnidirectional Pulse Generator.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3912)

LED光治療,了解一下唄!

韓國科學技術院的Keon Jae Lee介紹了一種使用高性能柔性紅色垂直發光二極管(f-VLED)的用于頭發生長應用的可穿戴光刺激器。柔性微型LED可通過簡單的整體制造工藝有效地制造,從而產生高光輸出(?30 mW/mm2),低正向電壓(?2.8 V),以及可穿戴生物刺激的出色柔韌性。最后,使用具有高熱穩定性,設備均勻性和機械耐用性的高性能紅色f-VLED實現了無毛小鼠的毛發刺激。

事實上,目前很多醫院也已經開通了紅光照射輔助毛發生長,有需要的胖友們可以去醫院咨詢一下哦~

文獻鏈接:

Trichogenic Photostimulation Using Monolithic Flexible Vertical AlGaInP Light-Emitting Diodes.

(ACS Nano, 2018, DOI: 10.1021/acsnano.8b05568)

電紡納米纖維包裹銀納米粒子刺激毛囊助生發

電紡絲是一種簡單的技術,能夠制備非常類似于細胞外基質結構的三維纖維結構。

羅馬尼亞的科學家們研究了通過電紡絲制備的平均粒徑為14±6nm的銀納米顆粒的明膠納米纖維。通過將AgNO3/乙酸溶液滴加到預先溶解在甲酸和乙酸的混合物中的明膠中獲得可電紡溶液。由于甲酸的還原作用,形成了銀金屬納米顆粒。所得材料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衰減全反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ATR-FTIR)和X射線衍射(XRD)進行表征。兔皮下植入物表明,含有銀納米顆粒的明膠納米纖維被吸收,沒有炎癥反應。在靠近植入物的組織區域中形成的次生毛囊數量增加,表明存在銀納米顆粒對毛囊的刺激作用。

文獻鏈接:

Hair Follicles Stimulation Effects of Gelatin Nano?bers Contain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J. Biomed. Nanotechnol., 2010, DOI: 10.1166/jbn.2010.1108)

再生醫學顯奇效

脫發再生醫學是用于脫發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在此過程中,自體濾泡干細胞被移植到脫發區域以再生頭發。因為作為單個細胞懸浮液移植的細胞幾乎不產生毛發,所以已經研究了在移植之前對三維(3D)組織進行工程改造以改善此過程的方法。橫濱國立大學的Junji Fukuda提出了一種通過自發收縮細胞包裹的膠原蛋白液滴來制造富含膠原蛋白的細胞聚集體的方法。將小鼠胚胎間充質細胞或人真皮乳頭細胞封裝在2 μl膠原蛋白微凝膠中,在培養3天的時間內將其濃縮>10倍。有趣的是,HB收縮歸因于肌球蛋白II驅動的吸引力,并涉及卵泡基因的上調。在培養的3天中,單個HBs的上皮細胞接種在U形微孔中,形成了啞鈴狀結構,該結構包含各自的聚集體(稱為基于珠的毛囊胚芽,bbHFG)。bbHFGs在皮內移植到裸鼠的背部后有效地產生了毛囊。使用自動點樣儀,該方法可擴展以制備大量的bbHFG,這對于臨床應用很重要。因此,這可以代表一種健壯而實用的方法,用于制備用于頭發再生醫學的細菌樣組織。

文獻鏈接:

Preparation of hair beads and hair follicle germ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Biomaterials, 2012,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19.05.003)

器官置換,你聽說過嗎?

器官替代再生療法據稱可以在可預見的將來替代因疾病,損傷或衰老而受損的器官。 東京理科大學的Takashi Tsuji展示了通過生物工程的皮骨和觸須毛囊胚芽的皮內移植實現的功能齊全的毛發器官再生。骨料和觸須分別用胚性皮膚來源的細胞和成年觸須干細胞區域來源的細胞重建。經過生物工程改造的毛囊可形成正確的結構,并與周圍的宿主組織(如表皮,三角肌和神經纖維)形成適當的連接。生物工程化的卵泡還通過毛囊干細胞和壁以及他們的重排顯示出恢復的毛發循環和立毛。因此,這項研究揭示了成人組織來源的濾泡干細胞作為生物工程器官替代療法的潛在應用。

文獻鏈接:

Fully functional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through the rearrangement of stem cells and their niches.

(Nat. Commun., 2012, DOI: 10.1038/ncomms1784)

組織工程用于毛囊再生

自聚集是皮膚乳頭(DP)細胞毛囊(HF)誘導能力的關鍵,并且可以通過移植DP微組織來實現HF的新生。但是,目前缺乏合適的系統來高效生產DP微組織并在體外分析DP自聚集。國立臺灣大學的Sung-Jan Lin證明在較高的播種細胞密度下,聚(乙烯-共-乙烯醇)(EVAL)膜促進DP自組裝成許多致密的球形微組織,能夠誘導新的HF。這種自組裝過程與EVAL上增強的細胞運動和降低的細胞-底物粘附性有關。在EVAL上也發現細胞生長受到損害。相反,粘附性更強的表面可使細胞更快地擴增,但可使DP細胞保持扁平狀。在動態上,細胞遷移,細胞間碰撞和細胞間粘附有助于EVAL上DP微組織的形成。大規模生產用于HF再生的DP微組織,需要粘性表面來快速擴增細胞,而需要具有較低粘性的生物材料進行自我聚集。此外,該系統可以作為體外DP自聚集的研究模型。

文獻鏈接:

Self-assembly of dermal papilla cells into inductive spheroidal microtissues on poly(ethylene-co-vinyl alcohol) membranes for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Biomaterials, 2008,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08.05.013)

同樣是國立臺灣大學的Sung-Jan Lin報道了一種可擴展的方法,用于在一般實驗室中生產可控制的人和大鼠DP球體,以進行可重復的實驗。與疏水性更高的聚乙烯和聚(乙烯-共-乙烯醇)相比,DP與親水性聚乙烯醇(PVA)的粘合性差。接種在涂有PVA的96孔商業PCR管陣列中,DP細胞迅速聚集為單個球狀體,并逐漸壓實。改變種子細胞的數目和培養時間使能夠控制球體的大小和細胞數目。所獲得的球體具有較高的生存能力并保留了DP特性。進行了原理驗證實驗,以檢驗尺寸對HF再生效率和效率的影響。作者發現人類和大鼠的DP球體都能誘導HF新生,較大的DP球體具有更高的HF感應性。然而,再生的毛纖維的平均直徑并沒有隨著所移植的DP球體尺寸的增加而顯著改變。結果表明,合適的DP橢球體尺寸對于HF感應性至關重要,但是其尺寸不能直接轉化為較厚的再生頭發。這個結果也對其他上皮器官再生的效率和效率有影響。

文獻鏈接:

Scalable production of controllable dermal papilla spheroids on PVA surfaces and the effects of spheroid size on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Biomaterials, 2012,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12.09.083)

最后,祝大家都長出濃密的頭發來~~~

本文由tt供稿。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材料人網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kefu@cailiaoren.com。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