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培養出79位兩院院士,13位兩彈一星的一代宗師,你知道他是誰嗎?
他的學生名滿天下,他在專業領域如雷貫耳。他令無數學生敬佩懷念,又令無數學生傷感落淚。“導彈之父”,“氫彈之父”,“衛星之父”,“力學之父”,“光學之父”都是他一手教導的學生。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屈辱的辛酸史,泱泱華夏,曾幾何時卻慘遭列強凌辱,在我大地殺人放火,無惡不作。但是辛酸史的背后卻也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的抗爭史與奮斗史。新中國成立之初,雖然國家取得了主權獨立,但是軍工科技與西方的差距非常之大。尤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了長期的科技封鎖,但越是困難,中華名族越是顯示出擔當。一批批優秀的科技人員,不計個人名利得失,硬生生的攻克了一大批事關國防民生的重大技術,最為著名的則為“兩彈一星”事業。“兩彈一星”的科學家也因此譽滿宇內,家喻戶曉。任何事情都有因果,兩彈一星的科學家的成長也需要肥沃的土壤。其實在“兩彈一星”科研人員的背后,有一位默默無聞的宗師,培養了楊振寧、李振刀、趙九章、錢三強、趙忠堯、馬大猷、王淦昌、施士元、錢三強、何澤慧等一批杰出的科學家,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防實力,保障了領土的安全,使列強不敢窺視中國,是名副其實“兩彈一星”科學家的培養者和奠基者。可是你知道這位大師是誰嗎?他就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家、教育家,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葉企孫。貢獻如此大的一個人為何會默默無聞,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1.葉企孫先生簡介
葉企孫:(1898—1977年),名鴻眷,字企孫,上海人,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畢業于清華大學,后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之后回國,在民國那個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一手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2,3]。為祖國培養了79位院士和13位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另外,他的學生楊振寧和李政道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如此輝煌的成就,堪比孔子門下當年七十二賢士之遺風。更為重要的是,他培養的這些人才為那個積貧積弱的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1 青年時代的葉企孫先生
葉企孫先生于1898年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從小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質教育,常以儒家“慎獨”的思想修身養性。但與那個時代文人明顯不同的是,他不僅只關注傳統優秀文化,還對西方科學文化及應用十分感興趣。未滿13歲時,他便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后在的經費支持下留美深造,去往美國系就讀,師從著名實驗物理大師P.W.[4]。4年之后,他成功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當時受到了導師挽留,但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驅使他毅然決然回到祖國并加入清華大學,開啟了他傳奇又悲觀的一生。傳奇在于他一生未婚,培養了名滿天下的優秀科學家,悲觀的是他在文革期間受到非人的待遇,晚年淪落到了沿街乞討的地步,帶他一顆愛國心遺憾的離開世界。
2.突出的科研成果簡介
葉企孫先生在美國留學期間,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科研成果,打破了世界紀錄,受到了當時科學界的高度關注,主要研究內容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普朗克常數的測定
在量子力學中,普朗克常數占有重要的角色,通過這個常數,量子的大小可以得到很好的描述。雖然這個常數已被前人測定,但實際的計算中總有不盡人意之處,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為精確的測定。在讀博期間,和導師W.Duane及H.hpalmer合作,利用精確地測定了h =(6.556±0.009)。這在當時是最為精確的數值,打破了當時記錄并被物理學沿用長達16年之久[5]。這一年,他僅僅23歲。A.1.ComPton 1935 年在他出版的名著《X-Rays in Theory and Experiment》一書中稱其“是一次對普朗克常數的最為可靠的測定”[5],還有E.R.Cohen的《The Fundamental Constants of physics》等書中對葉企孫的這項工作也有記載。所研究的內容能夠寫進教科書,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足以證明其學術價值。
(2) 液壓對磁體磁導率的影響
在其博士導師的指導下,葉企孫先生還研究了液壓對鐵鎳磁導率的影響,他在12000kg/cm2壓強下測量了鐵、鎳、鈷和兩種鋼的磁導率[6],研究的結果表明:其理論分析與實驗定性相符合。這項研究達到了當時國際先進水平,這是20世紀20年代在物質鐵磁性方面的一項重要研究工作,備受世界各地科學界的重視。研究成果作為他的博士論文,以“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ure On The Magnetie Permeability Of Iron, Cobal, And Nickel”為題于1925年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雜志[7]。
3.教育理念和培養的杰出科學家
3.1 教育理念
在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后,哈佛立即開出豐厚的高薪,想要留住這個人才。同時,美國其它高校和研究所都在極力挽留他。可是,當時葉企孫先生心中裝的是他那個積貧積弱的祖國,他決然離開了美國,回到了清華大學任教。在以后長達幾十年的執教生涯中,培養了一大批名滿天下的學生,使得祖國的科技事業逐漸開花結果。葉企孫先生的教學理念可分為以下幾點[8-12]:
(1) 葉企孫先生對學生因材施教,注重特長。總是根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選擇研究方向,對學生教育方法非常得當。如果按照課本知識,照本宣科,以此為標準,難免扼殺許多天才。葉企孫一直堅持,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條件和情況之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才能,避免浪費學生的天賦。
(2) 葉企孫先生培養學生的第二個特點是關愛學生,視學生如親生兒女,與他們能夠開心的打成一片。他為人坦蕩,大公無私,從不為個人考慮。與所有青年的關系都非常親切。他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影響了大批科學工作者,團結大家,協力做好工作。如果有學生家庭經濟特別苦難,他總是慷慨解囊。在指導他們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他總是用高尚的品德無形中感化他們。
華羅庚自己也說:“我一生得他愛護無盡。”
李政道寫道,“當葉先生的侄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葉銘漢院士把這個半個世紀前的試卷給我看時,我百感交集。葉企孫先生的慈愛師容,如在目前。”
(3) “大學之大,非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清華執政院長期間,他聘請良師、培養青年教師,為學生言傳身教。
(4) 由于葉企孫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造詣精深,又接受西方自然科學的教育和熏陶。他能夠把二者非常好的結合起來,既注重知識學養的培養,又注重品格的陶鑄。這就使得在那個年代,他培養的學生大部分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在國家最需要時,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無私奉獻。他曾跟學生說:“一個真正的物理學家,如果只能瞧見那些虛無的概念,無論他的學術到何種境界,他也只是一個空蕩蕩的機器,只有當他的內心充滿人文情懷,再去做科學研究,他才會對人、對社會、對國家產生關懷,對自己腳下的土地與身邊的人民有使命感 !”多么擲地有聲的話啊,只可惜現在教育培養的基本都是“空蕩蕩的機器”,雖然近幾年來,高校的愛國情懷教育響徹全國,但是能夠實際踐行的又有幾人?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畢業典禮上,西安交通大學王樹國校長以“底氣,骨氣,志氣”的愛國情懷演講轟動了全國,獲得了廣大網友的一致稱贊,吹響了時代愛國教育的號角。但比這認為,目前的教育界依然充斥著“功利主義”,根深蒂固。雖然現在是金錢社會,物價,房價飛速上調,生活壓力非常大。可是在葉企孫那個積貧積弱的時代,壓力山大可就是生存,環境比現在更加清苦。
圖2 葉企孫先生和他的學生們
對比如今的學術圈,筆者不禁長嘆,非常汗顏,現在的學術圈內卷,實驗條件,資金支持已經遠非那個時代所能比。但是放眼全國,卻培養不了一個大師,學術圈內卷嚴重,充滿了腐敗氣息。更有甚者,一些導師不學無術(其中不乏全國知名大學和研究所的老師),胡亂指導,誤人子弟不淺,他們憑借飯圈奔走,獲取橫向縱向科研項目,全靠壓榨學生的勞動評職稱,提高待遇,為祖國培養人才變成了為自己培養打工人。
3.2 培養出的杰出科學家
葉企孫本人默默無聞,長期耕耘,大公無私。在整個執教的生涯中,為祖國培養出了許多杰出的科學家,包括79位院士和13位“兩彈一星”的優秀學者。他的學生之中的楊振寧和李政道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下面筆者對其進行統計,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相關資料的缺乏,這里的統計結果并不完全[1-12]:
理論物理學家:趙忠堯、王竹溪、彭桓武、張宗燧、胡寧
數學家:華羅庚
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施士元、錢三強、何澤慧、鄧稼先
力學家:林家翹、錢偉長,錢學森
光學家:王大珩、周同慶、龔祖同,戴振鐸
晶體學家:陸學善
固體物理學家:葛庭燧、黃昆
地球物理學家:趙九章、翁文波、傅承義, 秦馨菱、李正武、陳芳允、于光遠等。
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生中,后來成為著名科學家有:戴傳曾、李蔭遠、蕭健、徐敘瑢、朱光亞、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周光召、何祚庥、唐孝威、黃祖洽、胡仁宇、蒲富恪,吳大猷、曾昭掄、陳省身、高鼎三、黃祖洽、陸祖蔭、李德平、陳箎、葉銘漢、高伯龍、楊士莪、唐孝威、胡仁宇、劉廣均、蒲富恪、李慶忠、周本濂、趙文津、黃勝年、慈云桂、金建中、馮康、顧功敘、李善邦等。
4.后世紀念
葉企孫顯示自執教清華大學以來,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祖國的物理科學事業開山立派,取得了令人驚嘆的人才培養結果。由于他師德高尚,視學生如己出,關懷備至。所以多年以后,很多學生對他非常懷戀。在那段特殊年代,葉企孫為自己的學生熊大縝平反,卻反遭誣陷,受到了非人的待遇。直到1975年才被平反并釋放。但出獄后他身體狀況非常糟糕,腿被打折,身體躬成了90°,后來身患疾病,不治而亡。
圖3 與葉企孫情同父子的熊大縝
1987年,人名日報發表文章《深切懷念葉企孫教授》,次年清華大學設立“葉企孫獎”。 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吳健雄等在內的127名海內外著名學者聯名向清華大學呼吁為葉企孫建立銅像,1995年銅像落幕成功[13]。隨后便有關于他的生平傳記的相關書目。楊振寧、李政道等曾多次在公共場合懷念他,敘說著他偉大而又令人痛惜的一生。
圖4 葉企孫先生銅像
5.人物評價
清華大學評:葉企孫對開拓、促進中國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培育科學技術人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提倡的教育思想結出了豐碩的果實?[14]?。
李政道: 葉企孫先生是現代中國科教興國的先驅者[15]。
錢偉長:葉先生一輩子大公無私,從不為個人考慮。他終身不娶,視學生如兒女,對所有青年的關系都非常親切。他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影響了大批科學工作者,團結大家,協力做好工作,我們懷念他,他的朋友和學生們自愿捐款設立這個獎。我們都不是有錢的人,這筆獎金的錢很菲薄,但是,它代表一種心意,是一種很高尚的精神力量,可以鼓勵青年學生奮發上進。我們要把葉先生那種偉大的人格、真正為國為民的品德繼承下來[10]。
周光召:葉企孫先生為中國物理學研究與理科教育、科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葉企孫對國家突出的貢獻,尤其表現在兩彈一星方面[6]。
樊恭烋:“葉老是位博學的學者,清華物理系的所有課程,差不多他都教過,凡是系里當時排不出教師的課,他就自己教,學生普遍反映‘教得好’,有時課堂上還介紹一些頭天夜里他剛看到的雜志上新發表的內容,由此可見他講課內容豐富,備課認真[16]”
王大珩:“葉先生不僅教我學知識,更重要的、使我終身受益的是,我從這位老師身上學到的愛國的、無私的人格[17]。
王淦昌:直到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才徹底明白乃師當年這一番話的苦心[18]。
楊振寧: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19].
參考文獻:
[1]清華百年人物(1911-1930)葉企孫,鳳凰網;
[2] 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9560.html;
[3]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3/05-22/4846235.shtml;
[4] 葉企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清華大學校史館
[5] 劉克選、胡升華:葉企孫的貢獻與悲劇??.共識網.2013-10-10
[6] 葉企孫(1898~1977)?,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7] CS Yeh, The Effect Of Hydrostatic Presure On The Magnetie Permeability Of Iron, Cobal, And Nickel,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8] 溫才妃, 葉企孫教育感最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報.
[9] 楊陽,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中國教師報, 2020 年/9 月/16 日/第013版,教育家周刊.
[10] 吳楚漁, 葉企孫:懷瑾握瑜,大師之師,思維與智慧.
[11] 周勇, 葉企孫與中國現代科學教育,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200062
[12] 曹澤,趙九章:天邊那顆明亮的星,中國財政雜志社.
[13] 葉企孫誕辰120周年紀念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新聞網.2018-07-1
[14] 葉企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清華大學校史.
[15] 李政道回憶“科教宗師”葉企孫??.東方網
[16] https://new.qq.com/omn/20211207/20211207A01CIB00.html;
[17] 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430591195/
[18] https://www.sohu.com/a/282160143_280422
[19]楊振寧憶先生葉企孫:對清華有相當大影響,但為人低調不顯露,澎湃網。
本文由虛谷納物供稿。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材料人網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kefu@cailiaoren.com。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renVIP。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