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最新Science!
【導讀】
目前,對于在電子傳輸層(ETL)上沉積鈣鈦礦的傳統n-i-p器件,功率轉換效率(PCE)已達到25.7%。p-i-n電池也達到了約24%的認證PCE。盡管p-i-n電池的PCE落后于n-i-p電池,但事實上,倒置p-i-n結構其制備工藝更加簡單,能夠用于疊層器件的制備等優點,具有更好的工業化應用潛力。為了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保持高載流子電導率,鈍化層通常非常薄(~1 nm)以實現電子隧穿。然而,這種方法限制了效率,因為它在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之間產生了折衷,并且在大面積溶液制造薄膜方面存在挑戰。
【成果掠影】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集賢教授團隊引入具有隨機納米級開口的厚(約100納米)電介質掩模,通過沉積氧化鋁納米板形成,從而為載流子傳輸創造了隨機的納米級開口來克服這一挑戰。作者對具有這種多孔絕緣體接觸(PIC)的電池進行了漂移擴散模擬,并通過控制氧化鋁納米板的生長模式,使用固溶工藝實現了漂移擴散。利用接觸面積減少約25%的PIC,在p-i-n器件中實現了高達25.5%的效率(經認證的穩態效率24.7%)這是p-i-n電池有史以來報告的最高值。其Voc×FF的乘積為Shockley-Queisser極限的87.9%,可與創紀錄的n-i-p器件相媲美。基于此,作者展示23.3%的高效1平方厘米p-i-n電池。本研究還證明了其對于不同p型接觸和鈣鈦礦組成的廣泛適用性。該論文以題為“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porous insulator contact”發表在知名期刊Science上。
【數據概況】
圖1、p-i-n器件PIC的概念和仿真 ? 2023 AAAS
圖2、通過Al2O3納米板的固溶過程實現PIC接觸設計 ? 2023 AAAS
圖3、PIC對減少非輻射性重組的影響 ? 2023 AAAS
圖4、PIC增強型p-i-n器件的光伏特性 ? 2023 AAAS
【成果啟示】
本文提出了一種接觸結構來克服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挑戰,通過沉積氧化鋁納米片形成厚的(~100納米)電介質掩模,從而產生用于載流子傳輸的隨機納米級開口。與傳統鈍化層相比,該層減少了非輻射復合,并將功率轉換效率從23%提高到25.5%。隨后作者將PIC概念也可以推廣到其他鈣鈦礦組分,證實了它對不同p型觸點和鈣鈦礦成分的廣泛適用性
文獻鏈接: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a porous insulator contact (Science 2023, 379, 683-690)
本文由大兵哥供稿。
文章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