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浙工大最新Nature:基于LaCl3的鋰超離子導體可與鋰金屬兼容


一、 【導讀】?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ASSLMBs)的使用可以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安全和能量密度問題。作為ASSLMBs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固態電解質(SEs)直接影響電池性能,但沒有單個SE具有ASSLMBs所需的所有性質,包括高離子導電性、用于親密固體-固體接觸的軟晶格和寬電化學窗口。缺乏這些屬性導致先前報道的無機SEs存在電極兼容性問題,限制它們在ASSLMBs中的實際使用。因此,具備ASSLMBs電極兼容性所需特性的鋰超離子導體備受期待。也就是說,無機超離子導體具有高離子導電性和優異的熱穩定性,但其與鋰金屬電極的界面相容性差,阻礙了在全固態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

?

二、【成果掠影】

中科大姚宏斌教授,李震宇教授聯合浙江工業大學陶新永教授報道了一種基于LaCl3的鋰超離子導體,與鋰金屬電極具有良好的界面兼容性。相對于Li3MCl6(M = Y,In,Sc和Ho)電解質晶格,UCl3型LaCl3晶格具有大型一維通道,可實現快速的Li+傳導,并通過Ta摻雜相互連接La空位,形成三維Li+遷移網絡。經過優化的Li0.388Ta0.238La0.475Cl3電解質,在30℃時具有3.02 mS cm-1的Li+導電率和0.197 eV的低激活能。它還生成了梯度界面鈍化層,用于穩定Li金屬電極進行長期循環。當直接與未涂層的LiNi0.5Co0.2Mn0.3O2正極和裸露的Li金屬負極相耦合時,Li0.388Ta0.238La0.475Cl3電解質能夠使固態電池以4.35 V的截止電壓和1 mAh cm-2以上的面積容量運行100多個周期。此外還展示了鑭系金屬氯化物(LnCl3;Ln = La、Ce、Nd、Sm和Gd)中的快速Li+傳導,這表明LnCl3固態電解質系統可以提供進一步的傳導性和實用性發展。相關成果以“A LaCl3-based lithium superionic conductor compatible with lithium metal”發表在Nature上。

?

?三、【核心創新點】

這項研究報道了一種基于LaCl3的鋰超離子導體,具有與鋰金屬電極良好的界面兼容性,可用于實現安全且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

?四、【數據概覽】

?

圖1:基于LaCl3晶格的Li+超離子導體結構模型及其Li+遷移機理。 @2023 Springer Nature

圖2:LixTayLazCl3中Li+的電導率和Li+化學環境的識別。 ?@2023 Springer Nature

圖3:Li0.388Ta0.238La0.475Cl3 SE對Li金屬電極的界面穩定性。 @2023 Springer Nature

 

圖圖4:Li/Li0.388Ta0.238La0.475Cl3/NCM523 ASSLMB的電化學性能。@2023 Springer Nature

 

 

五、【成果啟示】

總言之,本研究報道了一種基于LaCl3的鋰超離子導體,具有獨特的UCl3型結構。經過優化的Li0.388Ta0.238La0.475Cl3固態電解質具有高離子導電性和優異的電極兼容性,在可實現1.16 mAh cm-2面積容量下,使得Li/Li0.388Ta0.238La0.475Cl3/NCM523全電池穩定循環。此研究不僅展示了基于LaCl3的固態電解質的電極兼容性,還啟發了基于LnCl3晶格的全新UCl3型固態電解質體系(Ln = La、Ce、Nd、Sm和Gd),可提供多種元素摻雜選擇。

 

原文詳情: Yin, YC., Yang, JT., Luo, JD. et al. A LaCl3-based lithium superionic conductor compatible with lithium metal. Nature 616, 77–83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899-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