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大牛David W.C. Macmillan最新Nature:脂肪族C-H鍵直接芳基化


【引言】

盡管過渡金屬催化被成功應用于交叉偶聯反應,但仍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近年來,如在sp3雜化碳原子的反應中,大部分都是依靠官能化的烷基金屬或溴化物偶聯劑進行相應的反應。通過天然官能團(如羧酸、烯烴和醇類物質)中的官能化碳-氫(C-H)鍵,能直接使反應的轉換效率得到提高。這些反應的效率、區域選擇性、官能團容忍性都很好,在合成領域被廣泛使用,不過大部分都需要底物活化過程。有機分子一般含有大量的sp3碳氫鍵(C-H鍵),但如何在一個溫和而通用的反應平臺中讓中性C(sp3)-H鍵與芳基親電子試劑直接偶聯尚未實現。

【成果簡介】

近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系教授David W.C. MacMillan(通訊作者)課題組開發出了具有高度選擇性和普遍性的脂肪族C-H鍵直接芳基化方法,能夠激活多種C-H鍵,進行交叉偶聯反應,相關的研究成果以“Direct arylation of strong aliphatic C–H bonds”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芳香族有機物含有大量的sp3碳氫鍵(C-H鍵),通過光驅動氧化還原介導轉移的氫原子和鎳催化結合,以鎳介導為親核試劑對芳基溴化物進行交叉偶聯反應可以得到C(sp3)-C(sp2)交叉偶聯產物。該技術可省去一系列復雜的有機合成過程,能夠單步實現產物的生成。這種溫和方法基于熱力學和C-H鍵極性表現出可預測的反應模式,有選擇性地在有環和無環系統中官能化脂肪族的sp3C-H鍵,區域選擇性、收率、官能團容忍性都很好。

【圖文導讀】

圖一:無導向基團參與的脂肪族C-H鍵芳基化反應

a,傳統的過渡金屬催化的C(sp3)-H芳基化過程;

b,光驅動作用下氧化還原介導的氫原子轉移和鎳催化結合過程;

c,使用該催化劑能夠直接將未活化脂肪族C-H鍵直接芳基化。

圖二:未活化的脂肪族C(sp3)-H鍵直接芳基化的反應機理

圖三:烷基親核偶聯劑的選擇范圍

環狀、非環狀和雙環脂肪族都能作為親核偶聯劑選擇范圍,圖中的百分比為分離產率。綠色圓圈表示觀察到的異構體的位點。

圖四:鹵代芳香烴偶聯劑的選擇范圍

多種芳香基溴化合物(如醇類和磺胺類)、溴代芳基雜化產物(包括吲哚、吡啶、嘧啶和噻唑等)都是主要的偶聯劑。最后,通過氫原子轉移和鎳催化相結合作為催化劑,合成幾種塞來昔布類似物的過程及所得到的分離產率。

圖五、天然產物的功能化、合成及衍生

【小結】

本文通過將光化學氧化還原介導的氫原子轉移(hydrogen atom transfer, HAT)和鎳催化結合,開發出了具有高度選擇性和普遍性的C-H芳基化方法,能夠激活多種C-H鍵,進行交叉偶聯反應。作者演示了這種C-H鍵直接芳基化的原理及其應用,利用該方法能快速合成復雜的具有藥學相關性的有機物。本文順利合成了一種具有強效的非阿片類鎮痛藥,它無毒,具有非常廣闊的商業前景。

文獻鏈接Direct arylation of strong aliphatic C–H bonds?(Nature, 2018, 560, 70–75 )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飛絮供稿,材料牛整理編輯。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及內容合作請加微信cailiaokefu。

分享到